
“互聯網+”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無論后面加上哪種行業的后綴,似乎總會開啟該行業發展的一個新時代。而當超前的互聯網思維“邂逅”較為傳統的白酒行業,又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樂觀的一方面是近年來酒類電商發展非常快,據統計在2014年酒類電子商務銷售總額約130億元,而“雙十一”當天各平臺酒類交易額就達到了8億元;悲觀的一方面是傳統酒企與電商化平臺利益分割不均,“+互聯網”多少淪為紙上談兵。機遇還是挑戰?我們必須做出準確的判斷。
什么是“互聯網+”?
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明確提出了制定“互聯網+”行動,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而酒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避免不了與互聯網的融合,那么究竟什么是“互聯網+”呢?
“互聯網+”應該是一個從IT到DT的過程。首先這個“+”很有意思,互聯網的核心在于“聯”,在于鏈接,誰做好了鏈接,誰就可以成為強大平臺。去年是中國接入互聯網的20周年,中國誕生了非常強大的三家企業, “TAB”即騰訊、阿里、百度。其中百度的成功就是因為做了一件事“人+信息”,百度文庫、百度百科、百度地圖都是要解決人+信息的問題,最初是不掙錢的,但是還是做了。
阿里做了一件事是什么呢?“人+商品”,就是變成了今天這么強大的公司或者生態系統。
騰訊做了一件事是什么呢?就是“人+人”,這個“+”很神奇。
“互聯網+”應該更多理解為互聯網化,不簡單是“+”,因為如果是簡單“+”的話,你可能理解更多是物理反應,我們認為更深刻一點應該是化學反應。比如說做酒的人都知道,釀酒就是一個化學反應,把糧食經過工藝的釀制,最后從水到酒一定是產生化學反應的。
“互聯網+”本質理解是傳統產業的“在線化、數據化”,核心就是要產生在線化、數學化。比如說飲食行業,通過大眾點評、美團等手段來做,就會沉淀出數據來;包括住宿喜歡住什么樣的房子,喜歡去哪兒旅行,這些都可以進行數據化、在線化。
“互聯網+”已成為近來社會上最火的一個概念。互聯網進入中國只有短短20年的時間,我們對互聯網的認識經過這么幾個階段:最初認為它是一個工具,就像螺絲刀或者錘子一樣的東西;后來很多人使用這個工具,我們發現開始有人把它當成渠道,B發現C,我們把客戶分成兩個,一個是C,一個B,B是企業用戶,C是個人用戶,這時候出現了公眾號,都是這個渠道來做的;從2009年開始,互聯網變成了基礎設施,大數據、云計算、APP這些東西出來了;直到現在我們發現互聯網有可能變成經濟體,因為我們發現已經有6.5億的網民,有3.6億可以付費的喜歡在網上購物的網民,已經有2.78萬億元在線上的銷售額,這都是一個具體的經濟體,直到我們現在說的“互聯網+”。
“互聯網+酒”的挑戰與機遇
互聯網對酒業的影響,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挑戰并改變著以生產企業為主導的傳統思維。酒行業過去是以生產者為導向的,這樣的情況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受到“挑戰”——如何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研究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和變化,特別是年輕一代,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他們未來的消費取向是什么?
第二,挑戰傳統營銷理念和方式,為酒業細分市場提供了現實可能性。酒業未來的市場是哪些?如何細分?是在階層上、年齡段上,還是城鄉之間。如何用大數據精準定位目標客戶,提供精誰服務,并以精良的服務實現與客戶的密切互動,為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提供可能。
第三,對傳統渠道和分銷方式提出挑戰,要求重新構造產品和分銷渠道。為了促進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融合,企業必須要大大壓縮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這就會對傳統分銷渠道、組織和環節進行沖擊和重構。
第四,挑戰傳統品牌傳播渠道和方式,并提供了新型的傳播方式和渠道。多年來,酒業產品廣告始終名列各類媒體廣告前茅,現在很多標王的地位,仍然由我們酒企占據。而在未來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微信、網絡社區等等,這樣的精準化傳播已經成為重要的傳播工具,過去的大眾化普世性可能受到挑戰,恐怕未來社區朋友圈里邊的微信營銷,可能對人們購買決策產生影響,且會進一步加大。
酒企如何+互聯網?
未來,C2B模式會推動交易主體、交易結構發生變化,即消費者主導市場、中間商服務化和生產商柔性化。眾所周知,酒行業相對比較傳統,一些主流酒企多為國企,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在互聯網化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酒逢知己干杯少,要注重社群經濟、粉絲經濟,從設計、生產、流通多個環節設計參與感。
第二,酒香也怕巷子深,要重視新的渠道,節約營銷費用,挖掘新的潛在客戶需求,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訂單不斷增長。
第三,佳釀一杯只為君,重視大數據反饋,研究定向化服務,柔性化生產,服務多變適應市場口味變化。
第四,眾人拾柴火焰高,重視眾包、眾籌,開放社會力量參與到行業各個環節。因為跨界已經成為主流,互聯網思維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思維就是跨界,因為你會發現,往往外行進來之后,可能不按常理出牌。總之,“互聯網+”什么都可以加,但是還有不能加的東西,如傳統思維和既得利益。
第五,因企制宜,制定合適的電商戰略及“觸網”方案設計。可能許多企業現在還摸不著頭腦,到底怎么做電商,是和現有平臺合作,還是自己來做呢?要知道“互聯網+”與“+互聯網”完全是兩個概念。
第六,做好一系列沖突的調整預案,如與傳統流通分銷方式關系的沖突、利益關系調整、對價格體系的影響和維護;缺乏互聯網及電子商務人才和相關知識積累以及品牌與電商品牌的區隔打造等等。
第七,系統服務的跟進。互聯網化絕對不是成立一個電商公司、配備幾臺筆記本電腦這么簡單,需要企業由上而下的戰略重視。總之,企業觸網要因企制宜、順勢而為,我們既要積極地擁抱互聯網,也要避免盲目性,怎么樣做到為我所用非常關鍵。
無論是在酒行業當中處在哪個環節上的企業,一定要及時擁抱互聯網,一定要及時開展電子商務。同時,關鍵不是大規模上網,大規模開網店,而是分析好自己目前現有的業務瓶頸,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工具解決自身的瓶頸問題。做出自身的行業特色和產品特色,向相關行業和周邊區域進行輻射和帶動,爭取把企業自身的電子商務做成整個行業的一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