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國酒業或有可能掀起一股并購熱潮。
進入2015年,并購逐漸成為酒圈最熱的話題之一,尤其是春季糖酒會前后,對于酒業并購的各種態度、觀點、評論不斷提出。有觀點認為,2015年并購熱潮即將到來,酒業將掀起一輪并購熱潮,也有評論認為,當下并非并購的好時機。到底該如何看待2015年的并購?本刊特匯總了一些業內比較主流的聲音,來看各方如何談并購。
首先最為積極的聲音普遍來自實力較大的酒企。貴州茅臺酒股份銷售公司總經理王崇琳就在某活動上公開表示,雖然現在沒有大的并購,但未來行業內會有大的并購案發生,這將決定中國白酒的走向。而據知情人士透露,“茅臺集團和五糧液股份都已部署了并購措施”。相比茅臺的“欲說還休”,五糧液對此表現得更為直接。由于代表著五糧液對于并購的態度和行動,五糧液對外合作部部長劉國強此次在今年春季糖酒會上關于并購的言論被業內廣泛傳播。他指出,“五糧液想盡快向全國布局,目前白酒許可證才8800多張,能進入我們眼簾、可以被選擇的不到100家。之后并購選擇肯定跟以前的不一樣。之前是選了比較小的嘗試,未來會嘗試并購大一點的”。他還透露,“2015年五糧液的并購之路還將繼續”,“不排除今年再度并購區域酒企的可能,不過再并購企業規模會超過五谷春。”
除了五糧液,另一酒業大佬蘇酒集團董事局主席、洋河股份黨委書記張雨柏也在今年初公開表示,在當前市場變化的大背景下,企業正確的選擇只有兩條:第一條是主動接受別人的整合,第二條是整合別人。他更將并購看做是現在能夠改變白酒行業格局的有力舉措。而洋河在并購方面,也積極在“尋找關聯產業并購的機會在哪里,圍繞產業發展大的核心問題,去做點什么,不簡單圍繞財務投資做并購”。此外,華澤集團董事長吳向東也認為,行業深度調整,已處于行業周期底部,現在正是白酒并購的好時機。
當然,在很多“積極”的聲音之后,也有人提出警示。這主要是基于對中國酒業整體形勢的判斷上。有分析認為,中國酒業目前尚未觸底,酒業形勢依然不容樂觀,考慮到資本投資回報率,這會讓很多資本在酒業并購問題上更為謹慎。也有分析人士指明了白酒并購與其他行業并購的差別所在。比如,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何勇就指出,對比啤酒和白酒行業的產業開放度來看,啤酒的產業開放度比較高,是資本推動型,進入門檻比較低,而且對并購、新建沒有特別的政策,白酒產業的開放度相對比較低,雖然目錄開放了對名優白酒企業的控股權,但新建是不允許的,改擴建雖然沒有明確的限制,但也沒有明目張膽擴建的說法,因此不被鼓勵。此外,他還指出,白酒行業是中國獨有的文化,對外來文化形成了阻止,而且對老外來說,中國文化也難理解,有一定的差異性在里面。
雖然有一些不同的聲音,但從目前來看,“中國酒業將掀起并購熱潮”的聲音卻相對占據了主流。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酒業增速放緩,一些中小酒企壓力更大,此時也正是一些有實力的酒企通過并購中小酒企來進行區域市場擴張、尋找新的增長點的好時機,因此,2015年將會有更多并購整合;而從資本層面來看,白酒行業以往的高增長、高現金流對于跨界的資本整合力量仍然有很強的吸引力。
當然,2015年將成為酒業并購年另一重要的判斷依據還在于,包括五糧液、洋河等高層多次對外公開透露的“并購意向”,而牛欄山更是將“通過資本運營方式,整合資產優良、具有發展前景的酒業企業,擴大酒業市場覆蓋面,壯大公司酒業規模”寫到了其2015年的年度營銷規劃中去。盡管數量不多,但由于對并購表現積極甚至已經有所行動的都是茅臺、五糧液、洋河等這類在行業中有足夠分量和影響力的大酒企。當然,與此同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在4月10日施行,國內名優白酒的外資控股比例限制全面放開,政策方面的松綁無疑也會成為一大推力。綜上,我們基本可以預見,2015年中國酒業將有可能掀起一股并購熱潮。
上一篇:汾酒“九劍”
下一篇:“春糖”映像:酒業大佬們的葡萄酒突圍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