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進入2014年,這也是行業真正意義上深度“重構”的一年。從前三季度上市酒企的數據來看,企業間江湖排名的格局已經顯現出很大的變數,較為明顯的“百億俱樂部”成員也是有所變動。當然,重構必然意味著行業舊格局的打破與新格局的重建,基于這樣的行業背景,部分一線的領袖企業都開始謹慎小心地進行摸索和調整,或推大眾價位新品,或在價格上做文章,特別是高端酒領域,五糧液與國窖1573的相繼降價,使得“塔尖”茅臺承擔了更大的壓力,也更加“孤獨”。支撐起中國白酒行業價格“天花板”的茅臺,也一直在飽受各種詬病與責難。
飛天茅臺的價格
先從剛剛過去的重慶秋季糖酒會上談起吧,先是一場以“高度,成就未來——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傳統酒業”主題的論壇,公開打出“炮轟茅臺”的宣傳口號,以吸引人氣博眼球;后續,酣客公社王為公開在網絡上發表《致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的一封信》,“炮轟”的主要目的還是對比茅臺與酣客酒的不同指標,以顯示出酣客酒“也不差”。
同時預測茅臺會降價的還有某行業營銷專家,其在糖酒會期間公開表示,茅臺目前的價位風險比五糧液還大,茅臺和五糧液之間不應存300多元的價格差距,因此茅臺的價格一定比五糧液跌得更快,同時奉勸所有白酒經銷商要對高端酒保持警惕,尤其是茅臺。同時他建議茅臺降低出廠價以實現市場的進一步放量。
1919酒類直供董事長楊陵江也表示,今天的茅臺拉菲倒下了,肯定還有明天的茅臺拉菲,不必擔心,行業還是行業,沒有哪個行業離不開某一企業和品牌的,同樣,經歷過市場選擇后的行業,一定會更健康,留下的品牌會更具活力。
隨著高端酒價格的集體性回落,貴州茅臺“被頭條”現象也是必然的,行業的龍頭老大自然要經得起更多的詆毀,才能贏得更多的贊美。糖酒會期間無論是“倒茅派”,還是“挺茅派”,都有站在自己角度評論茅臺是非的權利。值得玩味的是,茅臺方面也公開“正名”,貴州茅臺酒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冉昌賢就明確表示,我希望茅臺降價的“預言”像瑪雅人預言一樣破滅,因為茅臺倒下了也將是整個白酒行業的“滅頂之災”。說到底,重慶糖酒會上爭議的核心還是價格,茅臺能不能挺住價格是業內人士最為關心的,至于龍頭老大“倒了”重建過渡期的陣痛,恐怕這絕對不是業內人士所喜聞樂見的。
會后,上海沐邦營銷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克對這次秋糖會的評論很有“意思”,他表示聽到很多會上詆毀茅臺和五糧液的同行不外乎有三點:一是狂妄且不知行業根本者,一個行業的帶頭大哥日子不好過,其他就無法活了;二是渠道很重要包括電商,但也只有那么重要。根子還是產品和品牌,行業能稱得上經典意義上的品牌的也就兩個半,茅臺、五糧液這兩個,劍南春算半個,洋河有機會和條件,其他的路還長;三是今天說茅臺這不好那不好,半年后春糖會又如何說?這段路雖難走,但我們要確信茅臺和五糧液一定會走在正確的大路上。不必人云亦云,什么茅臺垮了會有新的頂上,你瘋了嗎?最終結論是業內人士保證態度端正是第一位的。
此外,糖酒會上某知名酒水企業老總也表示,茅臺應該為過去價格的飆升負責。“成也茅臺,敗也茅臺”,過去圍繞權貴經濟的酒水生態圈的確滋生了許多灰色的問題。茅臺價格的飆升客觀來說,利好的一面是直接拉升了白酒的產業價格高度,從而使得許多次高端品牌得以割占一定的市場份額,各大企業按照江湖地位占據一定的價格帶,平行競爭,共同繁榮;利差的一面是加深了白酒產業的泡沫化,所以在此輪調整的沖擊下,高端酒價格集體性下滑,而且回落的速度很快。
放量還會有、還能有幾波?
茅臺從去年7月份開始對經銷商“放權”,這一措施取得的效果可以說是“一石多鳥”:整合一大批社會上的優秀經銷商資源,同時打擊了競爭對手;增加了全國性的網店布局,實現了銷售業績“短平快”的增長……客觀來說,相比其他同類企業的調整手段,茅臺的經銷商“新政”是富有成效的,也是立竿見影式的。那么,業內人士爭議的是,這種變向的“放量”市場能受得了嗎?會不會影響終端的銷售價格?
到目前為止茅臺共推行了4次經銷商政策,具體要點如下表所示:
談到“放量”這個話題,就必須涉及市場真實需求的問題,茅臺現在的供應量是否與市場的真實需求相吻合。一個明顯的現象是,現在市場上流通的飛天茅臺的假酒依然占有很大的比重,擠掉這些假酒,真實的市場需求到底有多大不好說;一個熟悉茅臺的經銷商給出這樣的“說法”,茅臺“接二連三”的經銷商新政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新舊經銷商的沖突,但其中值得思考的有兩點:一是固有的經銷商不應該也不能拒絕競爭,特別是對新人行者們的沖擊,否則被淘汰是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商業規律;二是茅臺“放權”直接打擊的是社會上的假酒網絡,空白區域專賣店網絡的建設與完善有利于消費者更方便地買到真酒,茅臺目前的銷售網絡與其市場需求還是不相匹配的。
其他的“責難”
當然,除上述核心的關于“量、價之爭”的熱點外,“樹大招風”的茅臺自然還承受了其他方面的“非議”,比較典型的是三方面:巴拿馬獲獎爭議、“國家不亡、白酒不滅”的豪言和集團產品的“亂象”問題。
首先是巴拿馬獲獎之爭。這個爭議由來已久,包括茅臺、五糧液、汾酒、瀘州老窖、西鳳等諸多名酒廠也舉辦過類似的紀念活動。今年6月18日,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李秋喜指出,“四州、貴州等地很多知名企業此前都打著自己品牌的酒曾獲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完全是虛假宣傳”,這無疑也為巴拿馬金獎之爭的戰火上“澆了一把油”。而茅臺似乎也在積極籌備自己的紀念活動。
茅臺由于其特殊的發展歷程需要這個“1915年”足夠“歷史感”和國際化的品牌典故;但就茅臺目前“國酒”的強大品牌地位,茅臺巴拿馬背書價值的含金量也正在降低。
其次是“國家不亡,白酒不滅”的爭議。“國家不亡,白酒不滅”是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出席“第三屆中國輕工企業家高峰論壇暨輕工百強企業頒獎盛典”時發言中的一個觀點。他認為,當前白酒行業進入了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如今的白酒行業需要“仰望星空”;同時呼吁大家對白酒行業樂觀看待,要有自信,白酒作為中國人情感的載體,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國家不亡,白酒不滅。立足當時的語境分析,這八個字也無可厚非,但卻成為了業外批評白酒“狂妄”的證據。
最后是集團產品在傳播上的不規范與“擦邊球”行為,典型的是電視購物和電臺推銷。當然茅臺方面也針對標識的使用和品牌整頓出臺了很多措施。
上一篇:“中國名酒”群體的行業價值探討
下一篇:把住酒業新風口,做好四大破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