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重現從商業邏輯上是完全可行的,所以白酒業是否可以醞釀一場主打懷舊牌的營銷推廣風潮,記者以為未嘗不可。
近期《大話西游》重映這一文化現象引發了記者關于白酒發展的一些思考,當年這部電影的票房并不理想,但后來去¨被捧上了“神壇”,很多影迷都感慨“欠了一張電影票”。如此一部經典作品所產生的號召力,著實令人贊嘆。從1952年第一屆名酒評選算起,白酒業已經走了60多個寒暑,也曾締造了一批“經典作品”,這些經典之于當下酒業的意義和價值何在?它們能否像《大話西游》一樣為業界帶來一場懷舊風潮,重現一場“白酒經典”呢?
60年,白酒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的加速發展推動著社會急劇變遷,人們的生活和社會而貌已然今非昔比,而白酒行業也早已是“沉舟側畔干帆過”,從產品、價格、渠道、模式再到消費者,完全變了模樣。曾經的經典能否重現,又該如何呈現?
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記憶基本只屬于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們,掐指算來,70年代生人的消費者現在也基本存40歲上下,所以更準確地說,白酒曾經的經典是屬于40~60歲的人們心中的經典。而這一年齡段的人無論在社會地位還是財富積累上,都是當前最具主流價值的社會群體,他們也正是當前白酒的主流消費群體。照此說來,如果白酒企業能夠讓經典作品重現,推出產品懷舊版,豈不是正中這些消費者下懷?
當然經典作品重現不可能是歷史產品完整樣貌的呈現,比如價格。彼時消費水平整體較低,而且價格直接受國家指導和管控,所以相比現在價格要低得多。當今社會環境和國民消費能力跟以前相比已完全不存一個量級,而且產品生產成本和渠道成本也已水漲船高,所以價格是在經典重現中需要做出相應調整的產品維度。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從營銷推廣的角度來看,白酒企業的經典重現勢必會為消費者帶來強烈的心理共鳴和心靈體驗,實際上在產品體驗層面為消費者帶來了不可量化的精神附加值,從這一邏輯講,企業理應突出懷舊版產品的價格高位。也就是說,酒企經典產品的重現并不是簡單的產品呈現,而是在全新時期產生了全新的產品價值。
經典重現從商業邏輯上是完全可行的,所以白酒業是否可以醞釀一場主打懷舊牌的營銷推廣風潮,記者以為未嘗不可。而且這一構想已經開始在局部被一些酒企轉化為酒業實踐。比如瀘州老窖推出了瀘州老窖特曲60版和80版兩個懷舊版產品,并且以具有鮮明時代烙印的“酒票”作為流通憑證,懷舊范十足。但該產品只是針對一些忠誠度較高的團購客戶推出的一個“專享產品”,作為一種同饋和補貼,并未全面上市推廣。試想,如果作為一個獨立單元全面上市推廣,會是什么效果?留給我們的想象空間很大。
把過去的經典在當代呈現,是一種將歷史資源轉化為現實營銷資源的嘗試,“懷舊牌”在各行各業,尤其是影視文化界可謂屢試不爽。相信在白酒業,“懷舊”同樣能為酒企帶來不少“票房”。但在酒業新時期,“懷舊”只是圍繞消費者體驗所能展開的營銷嘗試和途徑之一,只是對生于70年代及以前的消費群體比較有效的一張牌而已。而在已經到來的消費者時代,以消費者體驗和需求為導向,白酒業還有很大的品牌創新和營銷創新的空間去挖掘和拓展,當然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堅信,酒業未來必定會有一大批全新的白酒產品成為永恒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