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容”,而不是“整容”“國產葡萄酒產業的重塑就好比塑造一個人的容貌,要‘美容’,而不是‘整容’。‘美容’與‘整容’的差別在于,‘美容’是基于一個人的自然美,將既有優點和個性進一步放大和凸顯;而‘整容’則是將一個人的五官結構進行人為再造,其代價是否定了自我,喪失了作為獨特個體的自然美。”在第四屆樓蘭酒莊采摘節上,樓蘭酒莊董事長許志良對本刊記者如是說。他亦分享了對樓蘭葡萄酒以及國產葡萄酒產業未來發展的思考。
打造新疆葡萄酒產區推廣的文化品牌
記者:許總,目前吐魯番葡萄節已經成為一個文化品牌,而個人感覺,樓蘭酒莊是否也有將這個采摘節打造成一個文化品牌的營銷意圖?舉辦采摘節的初衷是什么?從推廣的層面來看,其未來的發展定位是什么?
許志良:采摘節源于國外,最初的目的是一個慶賀葡萄豐收的隆重慶典,因為葡萄品質好,就可以賣上好價錢。樓蘭酒莊舉辦采摘節的初衷也是想給員工一份收獲的喜悅。同時,樓蘭酒莊采摘節還有另外一層用意,即希望每年8月28日這一天成為經銷商“回家”的日子。鑒于樓蘭酒業對于吐魯番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吐魯番地方政府也將樓蘭酒莊采摘節列為吐魯番葡葡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樓蘭酒莊的變化比較大,新廠區、新酒窖已全面建成,作為酒莊的基本硬件已經具備。基于此,我們計劃從明年開始把吐魯番產區推出去,把全國頂級專家、領導邀請過來,以產區發展論壇的形式進行全國推廣。樓蘭采摘節的規模和規格從廣義上講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高,未來的采摘節不會只局限于企業推廣層面,而將是基于吐魯番產區、新疆產區推廣的一個盛會,未來我們會朝這個方向去做。
還原樓蘭品牌文化重樹新疆產區地位
記者:樓蘭對于中國葡萄酒產業的變革意義在于其對世界葡萄酒發展歷史的顛覆和改寫,因為樓蘭酒莊對于世界葡萄酒發展歷史脈絡的質疑和考證具有相對可信的歷史依據,能否介紹一下相關論證情況?
許志良:客觀地講,世界葡萄酒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起源地,但從史料來看,基本可以鎖定在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和高加索高原這一帶。對于世界葡萄酒的發展脈絡,世界上相對權威的說法是:葡萄酒傳播路線分為兩支,一支傳到歐洲的法國、西班牙;而另一支則傳到了西亞的波斯等地,然后從波斯傳到了西域,即現在的新疆,再從西域傳入中原。不過,有一點可以定論,即新疆葡萄酒肯定是中國葡萄酒的起源,因為在西域地區有歷史記載的葡萄釀酒歷史長達3500年,在米蘭、樓蘭、羅布泊這一代很早就有種植葡萄的歷史,而洋海古墓中也發掘出了2500年前的葡萄藤。據考證,西域地區的葡萄酒釀造歷史至少有3000~4000年。另外從史料來看,在唐朝,長安多有胡人所開酒肆,其所賣不是白酒,而是葡萄酒。這些胡人來自西域36國,這也可以論證新疆是世界葡萄酒發展的重要一支。當前我們所做的就是還原、復興幾千年前的歷史,即新疆是中國葡萄酒的起源,而作為新疆第一家葡萄酒企業的樓蘭,則擔負著還原歷史真相的使命。
記者:既然西域是中國葡萄酒的發源地,那為什么這一“史實”沒有延續至今?
許志良:元來明初,由于戰爭原因,嘉峪關封關,陸上絲綢之路斷掉了,中原與西域中斷來往;同時,1000年前的新疆是以佛教為信仰的文化世界,而近1000年來伊斯蘭教成為在新疆地區占據主導地位的宗教信仰,由于尹斯蘭教禁酒,所以新疆的葡萄酒歷史中斷了。
從世界范圍來看,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南非等這些地區的葡萄酒歷史都長達50~100年,為什么還稱之為“新世界”?其實,上述地區的葡萄酒文化都是經由法國、西班牙的殖民者傳播過去的,新舊世界是老子和兒子的關系。但新疆不一樣,新疆是葡萄酒的東方起源地,是世界葡萄酒正宗的一支。所以說,葡萄酒是舶來品這個觀點在全中國都已接受,但我們不接受。樓蘭酒莊就是要恢復幾千年前的歷史,還原歷史。
酒莊酒是未來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答案”
記者:業界有一種提法,叫“中國特色的葡萄酒發展道路”,您對此怎么看?
許志良:樓蘭葡萄酒絕不會照搬國外的東西,好的東西我們要學,不好的東西肯定不能學。樓蘭堅持做本土酒,以新疆產區為例,吐魯番產區、瑪河流域產區、阜康產區、伊犁河谷產區、焉耆盆地產區,這些細分產區各有特色,這個是改變不了的。就像整容,改變的只是一張臉,內在的東西是改變不了的,我們去參照新舊世界有什么意義?國產葡萄酒產業必須回歸自我,回歸自然風土。但國外比較好的種植方式、品種、釀酒方式和經驗我們可以借鑒吸取,同時,風格一定是自己的,這個絕對是核心,不能抄襲別人。
記者:當前國產葡萄酒“酒莊酒”已經蔚然成風,怎么看樓蘭酒莊在中國酒莊酒產業中的區隔和占位?
許志良:有一個現象比較能說明問題,現在葡萄酒業界的專家們活躍度非常高,各種各樣的葡萄酒品鑒會、發展論壇舉辦頻次和規格也越來越高。這說明什么?這說明“酒莊酒”這個產業族群開始日益活躍起來了,做酒莊酒的人多了。在這個產業族群中,張裕的發展定位是歐式酒莊酒,寧夏賀蘭山產區以法式酒莊酒為主,但樓蘭不同,我們就做自己,做地道的新疆葡萄酒莊,這里的氣候、風土和文化獨具特色,完全能夠支撐樓蘭做大酒莊酒產業。
記者:事實上,當前國產葡萄酒產業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內在邏輯上的矛盾,比如很多酒企,一方面有凸顯本土產區獨有特色和價值的意圖,另一方面又在走以統一品牌為主導的工業化品牌道路。
許志良:這就涉及一個企業的發展定位問題。工業化的生產和品牌方式在國產葡萄酒產業中比較普遍。不管是進口原酒,還是國內收購的原酒,最后都通過集中灌裝歸于一個品牌之下。當然有些大品牌在這方面做得更加到位和標準化,例如,某企業跟新疆、甘肅、寧夏、陜西等葡萄酒產區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取得土地管理和葡萄種植管理權,并對所產葡萄進行收購。其間,該企業會明確葡萄種植標準,派人指導管理,并翔實記錄每一個農戶的種植面積、品種以及澆水、糖度、酸度、儲存等信息,最后再參照數據庫信息進行集中調配和灌裝為成品。這是一種更加先進和標準化的工業化品牌模式,但不是酒莊的方式。
以樓蘭酒莊為例,樓蘭酒莊目標是年產3000噸優質酒,種植、釀造和銷售自成體系,未來我們有可能在伊犁河谷建立一個酒莊,同樣也是自成體系,從種植到成品酒均在酒莊完成。酒莊酒在本質上就是要尊重不同產區的風土,不管是樓蘭的鄯善酒莊,還是未來可能建立的樓蘭伊犁河谷酒莊,都要基于產區的風土和特點,做土生土長的、原生態的葡萄酒,使其成為地域葡萄酒風格的代表。
記者:工業化的品牌道路未來是否還有競爭力?酒莊酒是中國葡萄酒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嗎?
許志良:這里講一下我到南美考察的經歷和體會。我曾在智利考察時發現一瓶安第斯山出產的礦泉水,售價為3美金,而一瓶葡萄酒的售價卻只有2美金,為什么一瓶葡萄酒的價值還比不上一瓶礦泉水?后來我發現當地售賣的葡萄酒80%都是出口給中國的原酒,新世界葡萄酒生產國現在成了原酒出口國了。那么以工業化生產和品牌運作為主的國產葡萄酒企業未來的競爭力在哪里?
自成體系的酒莊酒雖然個體規模較小,但同樣能夠做大。以樓蘭為例,當前只有一個酒莊,但以后可以通過自建和收購兩種途徑形成幾十個、上百個酒莊的規模,但都自成體系,各具特色。未來我們的銷售公司可能是統一的,但酒品風格都是自成一派的,能代表當地風土特色的。
細分和個性化肯定是未來國產葡萄酒產業發展的方向。葡萄酒行業未來發展跟啤酒發展正好相反。啤酒基本被幾家大品牌壟斷了,集中度非常高。但幾個國產葡萄酒一線企業未來要做到幾百億元的規模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葡萄酒是講喜好、個性和風土特點的酒種,葡萄酒的族群不可能集中在某一個品牌上,一定是細分的。所以酒莊酒代表了國產葡萄酒產業的未來。
上一篇:新世界思維激發酒業改革新活力
下一篇:中國葡萄酒產業的“井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