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稅區,亦稱保稅倉庫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海關實施特殊監管的經濟區域。保稅區具有進出口加工、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征、免稅、保稅”政策,實行“境內關外”運作方式,是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運作機制最便捷、政策最優惠的經濟區域之一。基于保稅區的這些功能及優點,也使得保稅區成為了進口葡萄酒貿易最集中的區域,那么,保稅區如何利用政策優勢,發揮集群效應,為中國進口葡萄酒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呢?
三大優勢吸引進口商目光
目前,擁有葡萄酒進出口貿易的保稅區不在少數,進口酒企業之所以選擇在保稅區進行交易一定有它的原因。那么,保稅區有哪些優勢呢?
首先,保稅區可以憑借便利的展示功能以政府姿態搭建平臺,聯合保稅區內的企業一同舉辦大型進口葡萄酒展會,不僅可以宣傳保稅區內的進口酒企業和產品,也可以擴大保稅區所在地在國內整個進口葡萄酒市場的影響力,促進交易量的增加。
其次,保稅區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倉庫,其倉儲功能可以為進口商提供專業、安全的存儲服務。對于葡萄酒采說,對儲藏條件要求較高,企業單獨建造倉庫投入財力物力相對過大,而企業入駐保稅區只需交納少量租金,即可屯儲大批貨物,同時方便客戶參觀,增加買方信心;交易完成后再辦理清關手續,即可馬上交貨,從而將整個交易流程從l~2個月縮短為1個月內,為雙方爭取了大量時間。
第三,保稅區的建立不僅僅是為進口商提供了一個交易場所,更重要的是隨著保稅區服務的完善,周邊物流服務也會發展起來,這對于企業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抱團取暖讓保稅區搶得市場先機
2012年春節過后,進口葡萄酒開始進入調整期。標志性事件是浙江省工商局組織媒體曝光進口葡萄酒的諸多亂象,如價格虛高、假酒泛濫,甚至走私現象。其后中央出臺“八項規定”,高端進口酒銷量開始下滑,很多企業備受高端進口酒庫存壓力大的困擾。緊接著,中歐雙方貿易戰也波及葡萄酒,商務部對歐盟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在政策層面上加劇了市場的動蕩。經過一年的調整,終于在2014年進口葡萄酒市場迎來了轉機。2014年第二季度進口葡萄酒市場出現回暖趨勢,雖然進口總量同比仍有小幅下降,但是較第一季度降幅收窄,其中進口瓶裝葡萄酒酒觸底回升,總量同比增長9.2%,總價值同比增長4.3%。
當下進口葡萄酒企業如何把握機遇,逆勢而上,筆者認為企業之間首先要避免惡性競爭,相互幫襯渡過難關。保稅區則是能夠讓企業抱團取暖的最佳載體之一。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保稅區有形成合力的內在優勢和外在驅動力。首先,保稅區內進行進口酒貿易的企業相對較多,而且企業之間幾乎不會代理相同的產品,他們有先天優勢能夠抱團取暖。其次,根據目前中國進口酒市場的特點來看,進口葡萄酒品牌眾多,而且單品牌認知度低、渠道控制力弱、市場推廣力度小。因而消費者需要一類能夠信得過的群體,即使他們對某款產品不了解,也能因為信得過這個群體而相信他們的產品。而保稅區就應該打造這樣的群體,就像國內外的產區進行聯合推廣一樣,讓消費者首先了解這個產區,再去接受產品。如果保稅區進口葡萄酒市場能瞄準消費者的內在需求,推進保稅區本身的品牌化建設,以市場的專業化運營推廣和形象塑造來彌補單個品牌、單個企業推廣和塑造能力的不足,以市場專業化、系統化的高附加值服務滿足保稅區內企業的全方位需求,相信對國外酒商和國內經銷商,都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提升才會在競爭中取勝
現階段,已經有很多企業看到了保稅區的優勢,因而國內眾多城市提出建設“進口葡萄酒集散中心”,近幾年發展非常迅速,但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外在政策影響已經讓進口酒產業的發展不得不放慢腳步。要想抓住行業發展的契機,發掘競爭優勢,在進口葡萄酒市場的白熱化競爭中先行一步,取得優勢地位,保稅區必須進行提升,以滿足更多進口酒企業的需求。
首先,要推進專業化的市場規劃建設。目前,很多保稅區還沒有達到一站式服務的要求,本身以便利為出發點的保稅區卻不能實至名歸,因而,保稅區需要在規劃建設上提升外在形象,滿足各方交易需求。
其次,要針對產業鏈下游資源,提供專業化的服務。第一,保稅區可以統一規劃,定期開展市場推廣,包括參加展會或異地開展推廣活動等。第二,拓展保稅區實體市場的外延,建設網上市場,為市場交易各方提供信息發布、網上交易、信用評價及支付安全保障、物流配送等的專業化平臺,通過沒有空間距離限制的電子商務,與網下實體市場相輔相成,以吸引更多的客戶資源,輻射更廣的市場區域。
再次,要整合產業鏈上游資源,開展多樣化的合作。現在,國外供應商對中國市場都非常有信心,但是很多供應商都不知道如何進入中國市場。保稅區則可以利用先天優勢成為國外供應商進入中國的敲門磚。比如,為上游生產廠家、協會等在區內開展短期推廣活動,為供應商尋找代理商提供便利條件;為他們在區內設立聯絡處提供優惠政策和便利條件,甚至在區內直接開辟長期推廣專區;聯合國外政府推廣部門或協會到國內開展市場推廣活動等等。
最后,要將保稅區的運營逐步推向市場化,建立盈利模式。沒有盈利模式支撐的保稅區要長期堅持下來勢必面臨生存的問題,最后不免淪為一個概念、一句口號。要建立盈利模式,在由政府全包或主導經營的模式下,由于缺乏逐利的內在動力,根本不可能實現。引進富有專業市場成功營運經驗的投資者參與,或由其全盤接手,不失為一條捷徑。政府則應專注于服務效率的改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國內外政府部門和專業組織的交往與合作等。
上一篇:看調整期經銷商的動銷六策
下一篇: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需要“沉下心,做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