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進口酒的發展,穩定似乎成為了一個最直接的印象。但其實,在這個穩定的大勢之下,進口酒卻潛流洶涌,從產品、價格、渠道、模式上都在尋求改變,探索新的路子!
產品突破:葡萄汽酒的“春天”來臨
前兩年,葡萄汽酒在進口酒總量中微乎其微,而從去年開始,尤其今年上半年,葡萄汽酒的進口總額已經超過進口散裝酒,增長勢頭迅猛。根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酒類進口商分會公布的今年1~5月份的統計數字,葡萄汽酒進口額首度突破進口散裝酒,達到30,378,154美元,超過了進口散裝酒420多萬美元,成為葡萄酒進口中僅次于瓶裝酒進口的第二大板塊!
葡萄汽酒主要是指起泡酒和法國香檳,是葡萄酒中的一個小眾領域的產品。但正是這種個性化和特色化,也使得它的特點更加鮮明,加上中國人飲酒習慣更加傾向于聚飲方式,所以迎合了市場需求。運作意大利低起泡酒的江西龍晟酒業董事長胡和龍認為,起泡酒在中國市場上有三大優勢:其一,人們習慣了雪碧等碳酸飲料的口感,起泡酒跟它們口感相仿,所以更容易被接受;其二,起泡酒飲用方式簡單便捷,不像干酒對環境、氣氛甚至酒具的要求那么強,所以適合幾乎所有的飲用環境;其三,起泡酒在國人心目中接近于慶功和歡聚的專業用酒,F1和眾多國際馬拉松賽的慶功酒都是起泡酒,這也使得人們更容易接受它是一款代表喜慶的用酒,與中國的喜慶文化更容易產生共鳴,市場前景廣闊。
而從市場來看,目前葡萄汽酒的專業運營商還比較少,市場處在一個不飽和狀態,因此,適當引導之下,葡萄汽酒更容易成為進口酒紅海中的“個性藍海”,而且其利潤空間相對較大,品牌的可塑性也很強,這些都是引發起泡酒熱潮的重要因素。
進口葡萄汽酒的發展充分說明,在國內進口酒仍然具有較高的消費增長潛力,下一步將會是考驗進口商對于葡萄酒個性化和特色化的理解以及運作模式,比如桃紅、雪莉、貴腐等不同門類、產區、品種的葡萄酒,將會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關注。
渠道突圍:商超執傳統渠道的“牛刀”
進口酒的渠道也在悄然生變,表面上還是傳統渠道為主,專業渠道為輔,但實際上,各種渠道在銷售中所占比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掩蓋在整個進口酒行業調整的大幕之下,值得我們關注。
首先,商超將會成為進口酒銷售的主戰場。因為限制“三公消費”和整個經濟大環境等原因,團購業務受到最大沖擊,很多以前做團購的酒商今年銷售舉步維艱,而這也直接影響到進口酒的專賣店;餐飲渠道受此影響下滑也比較明顯,自帶酒水現象增多,這也影響到了酒店中酒水的銷量。與此同時,商超正在成為日常消費的主要途徑,而其開放性也使得越來越多的酒商開始關注。武漢華夏糖酒董事長夏敬荒說,今年上半年自己銷售系統下的商超中進口酒的銷量提升了40%,進口酒銷售主渠道正在轉向商超。
其次,進口酒專屬渠道正在涅槃重生。專賣店以及引申來的連鎖加盟模式直是進口酒所依仗的重要渠道,但隨著團購業務的大幅下滑,很多實力弱小的加盟店難以為繼,鄭州曾經在今年春節后有一輪大規模的酒窖倒閉潮,這也揭示出了酒窖和加盟店的生存窘境。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進口酒銷售的終端網點都在尋求出路,而紅酒電商020模式的線下布局則為行業帶來了一線生機。
最后,酒商轉型期,渠道聯動已經提到日程上來。筆者6月份出差去南京、廣州、杭州、長沙、武漢等地,很多當地經銷商反映都在探尋傳統渠道與專屬渠道的聯動。比如在超市上促銷員的時候,給他們一個任務,要邀請至少三個消費者參加周末在專賣店召開的酒會,并且會給促銷員一些獎勵,而專賣店也會每周召開推廣酒會。這樣的方式能夠將一些零散的消費者逐步培養成專業的紅酒愛好者,對于文化傳播、銷售提量、重新打造消費者團購,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而這只是一個方面,在產品、價格、促銷等方面,渠道聯動還會有更多有益的探索。
價格走勢:兩極分化下看進口酒競爭平衡點
毫無疑問,進口酒在價格走勢上正在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在高端價位,進口酒幾乎一統江湖,只是因為渠道覆蓋性不夠,所以還留下了不小的空間讓國產酒保留高端的“火種”。在中低端價位原來是國產酒的天下,但現在包括法國在內,越來越多的低價位酒進入到渠道中來。這一方面是因為進口酒市場正在從中高端團購向家庭消費過渡;另一方面也是進口酒市場競爭激烈的一種反映。
進口酒價格的這種分化是市場需求的必然,但同時也值得我們警醒。進口酒在國內旺銷的最大依據就是,質量要優于國產酒,雖然這只是一種模糊的印象,但的確是消費者選購進口酒的最大原因。但隨著中低價位進口酒增多,其價格甚至降到了60元以下,很多人就在擔心,這樣價位的進口酒還要承擔40%多的綜合稅,還有不低的運輸費,那它的質量怎么保證?在這樣的價格空間,很多消費者會去選擇國產酒,而這種印象的轉變,可能會對整體進口酒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一旦有質量問題爆發出來,那對剛剛興起的進口酒產業將會是一次致命的打擊。所以,進口酒商對此必須要有個清醒的認識,價格并非消費者選擇進口酒的最核心因素,而如果一味低價,對整個進口酒產業造成惡劣影響的話,那最終受傷害的還是進口酒商,這一點非常值得警醒。
目前進口酒主流價格帶仍然在100~300元/支,這個空間也將會是進口酒一個長期穩定的價格帶。其實這個價格帶已經覆蓋了葡萄酒市場上最主流的價格帶,進口酒沒必要從低價上去尋求增量,而更多應該是消費引導和消費圈子的打造。
模式創新:電商“拯救”進口酒專屬渠道?
近兩年葡萄酒銷售模式發生的最大轉變,非電商莫屬。電子商務給進口酒帶來的巨大沖擊,一點不亞于當初專賣連鎖等進口酒專屬模式的出現,甚至很多人認為它將會是進口酒銷售的一場“革命”!
在說明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了解一下專賣連鎖加盟商的生存現狀。以富隆為首的連鎖加盟商,因為很多加盟店的紛紛倒閉受到很大影響,全國布局由原來的200多家縮減到100家左右,下降了50%左右。而一些品牌加盟商也叫苦不迭,很多連鎖品牌收縮到區域市場,全國化布局受到沉重打擊。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加盟商應該何去何從,成為了一個行業性的問題,是關掉門店還是另尋出路,他們在等待。
而葡萄酒的電子商務模式因為線上的交易而逐漸被人們認識到其強大的功能,隨著020模式的出現,他們需要線下的銷售網點,從而打造一張遍及全國的線下銷售和配送實體。電商線下需求遇上加盟商轉型尋求出路,于是,就產生了“火花”!
廣東粵強酒業紅酒事業部總經理麥海淵說,進口酒要想最大程度引入電商模式,一個關鍵在于線下網絡的鋪墊。線上部分更多要依賴于技術,而線下則需要人脈和越多越好的配送和銷售網點。這些網點要具有葡萄酒銷售的常識,最好曾經從事過葡萄酒的銷售,而首當其沖,各地大大小小的酒窖和專賣店可能會是最好的選擇。
而將專賣店轉型成為電商的線下網點,也是加盟商的一條出路,原有的進口酒專賣的職能得以保持,而電商配送業務為他們的生存提供了基本保障。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商對于進口酒專屬渠道的影響將會是非常深遠的。
上一篇:常德:地產酒的“得”與“失”
下一篇:小酒創造:從流行走向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