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才子,大概最能引發人們對家鄉的自豪感。在“俊才星馳”的江西大地,就有這樣一位曠世奇才,他自幼天資聰穎,中年時卻摒棄功名仕途,扎根田間地頭,歷20余年鑄就了一部影響世界的工藝百科全書。跟隨四特東方韻特約播出的《了不起的江西名人》節目,品味《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充滿傳奇的一生!
不走尋常路,科學巨匠的養成史
公元1587年,明朝萬歷年間,宋應星出生于江西奉新縣的一個書香世家,與無數中國學子一樣,考取功名,出將入相,是他的終極理想。少年聰慧、熟讀經史百家的宋應星也確實如人所愿,在29歲便考中舉人,名列江西第三名,大好前途似乎在不遠處向他招手。
然而,命運卻給他開了天大的玩笑,在此后的六次科舉考試中,宋應星均名落孫山。人到中年碌碌無為,現實的重重打擊迫使他冷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人生方向。而名人之所以為名人,便在于能夠審時度勢,于困境中破局,彼時中國的農業和手工業發展已達到歷史高峰,從小對科學、農業、手工業興趣盎然的宋應星索性摒棄科舉之路,毅然叩開實學研究大門。
在那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宋應星排除萬難,親自遍訪各地田野、作坊、窯廠等,詳盡記載總結各類工藝技術,著就《天工開物》一書。這部世界上第一部關于傳統農業和手工業的綜合性著作,涵蓋農業、紡織、陶瓷、釀酒等行業的工藝技術,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甚至影響了歐洲的農業革命。面對困境,宋應星另辟蹊徑,書寫出屬于自己的輝煌人生。
歷久彌新,科學巨著福澤百世
時過境遷,如今《天工開物》中的許多技術已被現代科技所取代,但仍有一些工藝歷久彌新,至今仍在沿用,其中就包括釀酒技術。《了不起的江西名人》節目中介紹道,江西清江(今樟樹)自古酒業、藥業發達,當地的“清江土燒”遠銷江南各地,其蒸餾釀造法更是獨具特色,宋代詩人陸游贊其“名酒來清江,嫩色新如鵝”。
就任分宜縣顯學教諭期間,宋應星對“清江土燒”萌生了強烈興趣。利用地域優勢,他走訪各地搜集素材,以“清江土燒”為原型代表,融合江南各地制曲、釀造工藝的精妙與先進之處,總結出三大酒曲的種類及特點,將酒母、藥用神曲、丹曲的原料配比及工藝技術記載于《天工開物》曲糵篇中。
《天工開物》成書刊印后,其中記載的釀酒技術名揚海內外,深刻推動了東亞、歐美等地的釀酒業發展,至今仍為江西白酒頭部品牌——四特酒的工藝基礎,并推動其開發出特香型這一獨特的香型,演繹出天工20、天工回味1952、天工1972、天工1988在內的四特酒天工,將江西白酒的魅力推向世界。四特酒東方韻特約播出《了不起的江西名人》節目,精心講述宋應星的故事,也是對歷史的溯源和致敬。
飲特香佳釀,品傳奇人生
從科舉“陪跑員”到傳奇科學家,宋應星的一生凝聚了屬于我們民族的優秀品質:求變、求索、實事求是,《天工開物》也集成了中國勞動人民勤勞奮進、天人合一的集體智慧。這位重量級的“釀酒師”,或許以自己的際遇釀就了一種香醇人生:經千回百轉,匠心恒久,最終成就人生的馥郁芬芳。
除宋應星外,《了不起的江西名人》還將講述更多江西名人的傳奇故事,傳遞多彩璀璨的精神遺產,節目每周一、周二晚21:30于江西衛視播出。作為江西白酒龍頭品牌,四特東方韻助力本土文化類節目,擔當起江西文化傳播使者重任,帶領觀眾飲特香佳釀,品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