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食土商會進出口商分會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一些統計數字。今年1~5月份,進口酒類市場的總體形勢有所好轉,下降幅度繼續減少。在進口的葡萄酒中,原瓶酒進口量達到108,291,063升,進口總額526,196,233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9.77%和13.17%;而進口散裝酒仍然是整體走低的“罪魁禍首”,進口量和進口額分別下降了38.98%和55.21%;值得肯定的是,葡萄汽酒有了大幅增長,雖然進口量還不太高,但進口總額已經超過散裝酒,增幅超過41%。
仔細分析這些數據,就能很好地把握2014年上半年葡萄酒產業的發展態勢!
江河日下的散裝酒揭示了兩個不是秘密的“秘密”。
進口散裝酒的出路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國產酒企業為了提高質量或者降低釀酒成本,用于自行灌裝和生產。包括國內的一些大企業,通過進口散裝酒進行適度調配,能夠生產出更多口感的產品;還有些中小企業覺得進口原汁要比國內收購的葡萄榨汁成本還低,所以寧可去國外進口。另一個是國內一些進口酒品牌商進口散裝酒用于貼牌生產。散裝酒的持續大幅下跌充分說明:國產葡萄酒并沒有因為進口酒的進口量和進口總額下滑而有太大提升,甚至繼續萎縮,所以對進口散裝酒的需求持續下降;國內貼牌生產的進口酒商的日子也不好過,在原裝酒都在下滑的同時,貼牌酒就更難繼續生存了。正是這兩個原因導致了進口散裝酒的持續高速下滑,但從長遠來看,這對于葡萄酒整肅行業不規范行為,凈化產業鏈有著較為積極的作用。
葡萄汽酒的高速增長提示了下一步葡萄酒發展的方向。
前兩年,葡萄汽酒在進口酒總量中微乎其微,而從去年開始,尤其今年上半年,葡萄汽酒的進口總額已經超過進口散裝酒,增長勢頭迅猛。葡萄汽酒主要是指起泡酒和法國香檳,是葡萄酒中的一個小眾領域的產品。但正是這種個性化和特色化,也使得它的特點更加鮮明,加上中國人飲酒習慣更加傾向于聚飲方式,所以迎合了市場需求。進口葡萄汽酒的發展充分說明,在國內進口酒仍然具有較高的消費增長潛力,下一步將會是考驗進口商對于葡萄酒個性化和特色化的理解以及運作模式,比如桃紅、雪莉、貴腐等不同門類、產區、品種的葡萄酒,將會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關注。
原瓶進口酒開始探底,“去庫存化”成效顯著,期待下一個高峰!
從2011年開始,由于前五年進口酒的高速發展遠遠高于消費的增長,直接導致進口酒商都有不同程度的壓貨,渠道“滯漲”,而當他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也縮小甚至停止了繼續采購,這是導致這兩年葡萄酒進口數字持續下滑的根本原因。經過近三年來的消化和吸收,最關鍵的是進口酒消費每年接近15%的穩定消費增長,現在經銷商的渠道壓貨得到極大緩解,可以說,原瓶酒進口已經基本觸底,接下來渠道商勢必還會繼續采購(這是剛性需求,當然不會像最初那樣盲目),有望將今年的原瓶進口酒實現一個小幅的止跌。而其他品類的葡萄酒崛起,有望將整個進口酒行業恢復到一個較為平穩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