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酒的歷史幾乎與人的歷史一樣久遠。早在漢字成熟之前,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釀酒技術。很多典籍中都有關于酒和飲酒文化的記載,酒文化深入中國人的血脈深處,影響深遠!对娊洝分杏20多處提到酒,酒被賦予了禮儀、社交、休閑等含義,體現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倫關系。還有很多典籍專門講酒,如西周的《酒誥》,西漢的《酒賦》《酒箴》,東晉的《酒誡》和初唐的《酒經》《酒譜》等等?梢姡坪茉缇统闪酥袊幕闹匾亍
與酒文化一樣久遠的是勸酒文化。中國古代的餐飲擔負著極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時間較長。唐代的宴會一般從上午開始,一直持續到黃昏,算來不下七八個小時。清朝時期,很多公家買單的宴會甚至持續三五天,這些既是社交活動,也是政治活動。貫穿宴飲活動的,除了絲竹歌舞外,就是酒。中國早期的勸酒風氣源自各種持續時間很長的宴會。一頓飯吃這么長時間,話題必然枯竭,干喝也無趣,于是便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勸酒技巧。
嚴格地說,勸酒源于敬酒,而敬酒是宗法社會遺留下來的舊俗。敬酒是有社會等級區分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級敬上級,晚輩敬長輩等。敬酒首先是下對上的互動,相對沒有強制性。但,上對下的互動,可稱作回敬,也可以是主動敬,就有了極大的強制性。最早的勸酒多來自上對下的敬酒。尤其是從家過渡到國,這種倫理慢慢變成了政治強制力。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無數政治語境下的強制性勸酒案例,有些妙趣橫生,但也有很多案例異常殘忍,讓人毛骨悚然。
三國魏晉時期,中國喝酒風氣很盛,而勸酒風氣更盛。《三國演義》里的張飛就是十足的酒鬼。自己喜歡喝酒,更喜歡勸酒。每次召集軍官喝酒,都要大家一口悶。誰不喝,就打誰一百軍棍。下屬曹豹不會喝酒,張飛大怒,要打他一百軍棍。眾人求情,張飛才抽他五十鞭子了事。相對于張飛,劉表算是比較溫柔的,曹丕在《典論》里記載,劉表大宴賓客時,身邊放一根長木棍,木棍的頂端安放一枚長針。如果哪位賓客喝多了,爬到桌底下睡覺,他就拿針扎人家屁股,扎醒后命其繼續喝。
如果說張飛、劉表的勸酒更多屬于個人行為,而曹操、孫權等人的勸酒就有了很強的政治含義。據《三國志》記載,張繡投降曹操后,曹操很高興,開宴會請大家喝酒。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韋拿著大斧子緊隨其后。曹操向誰敬酒,典韋就拿著斧子向誰行禮。那架勢的潛臺詞是:“你喝不喝?不喝爺爺砍了你”。相比曹操,孫權也沒好哪兒去。在一次宴會上,孫權逼大家喝酒。虞翻假裝喝醉,倒在地上,當孫權要離席的時候,他爬起來就要溜。孫權大怒,拔劍就砍。要不是身邊人拉住,虞翻的腦袋就落地了。
中國歷史上逼酒最絕的算是西晉的石崇。據《世說新語》記載,石崇經常宴請達官貴人,并且喜歡勸酒、逼酒。他的絕招是,讓家里養的美女給客人敬酒、勸酒。如果哪位客人沒喝干美女敬的酒,他就吆喝家丁,把美女的人頭割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客人礙于人命關天,不得不多喝,直到酩酊大醉。后來在東晉擔任大將軍的王敦偏不信這個邪,無論美女怎么勸酒就是一滴也不喝。石崇毫不猶豫地連續殺了三個美女,以逼迫王敦喝酒。
中國人的好客,在酒席上發揮得淋瀝盡致。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時得到升華。中國人敬酒時,往往都想對方多喝點酒,以表示自己盡到了主人之誼,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會覺和有失面子。有人總結到,勸人飲酒有如下幾種方式:“文敬”、“武敬”、“罰敬”。這些做法有其淳樸民風遺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負作用。
“文敬”,是傳統酒德的一種體現,也即有禮有節地勸客人飲酒。
酒席開始,主人往往在講上幾句話后,便開始了第一次敬酒。這時,賓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并將空酒杯口朝下,說明自己已經喝完,以示對客人的尊重?腿艘话阋惨韧辍T谙g,主人往往還分別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請。。請。。。
“互敬”:這是客人與客人之間的“敬酒”,為了使對方多飲酒,敬酒者會找出種種必須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無法找出反駁的理由,就得喝酒。在這種雙方尋找論據的同時,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華。
“代飲”:即不失風度,又不使賓主掃興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會飲酒,或飲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達敬意,這時,就可請人代酒。代飲酒的人一般與他有特殊的關系。在婚禮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飲的首選人物,故酒量必須大。
為了勸酒,酒席上有許多趣話,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厚,喝個夠”、“感情淺,舔一舔!
“罰酒”:這是中國人“敬酒”的一種獨特方式!傲P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最為常見的可能是對酒席遲到者的“罰酒三杯”。有時也不免帶點開玩笑的性質。
李白曾今天作詩寫道;今朝有酒今朝醉。所謂朋友在一起就應慶幸下,比如為好友接風塵。巧合走在一塊。。等。。這都少不了酒。。我們至今天都一直生產酒,這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時,先在酒杯中倒滿酒,端到客人面前,這時,客人要用雙手接過酒杯,然后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進杯子,輕蘸一下,朝天一彈,意思是敬天神,接下來,再來第二下、第三下,分別敬地、敬佛。這種傳統習慣是提醒人們青稞酒的來歷與天、地、佛的慷慨恩賜分不開,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靈。在喝酒時,藏族人民的約定風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馬上倒酒斟滿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滿,接著喝第三口,然后再斟滿。往后,就得把滿杯酒一口喝干了。這樣做,主人才覺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主人的酒釀得好。藏民族敬酒時,對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則用小杯或小碗。
壯族人敬客人的交杯酒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兩人從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飲。主人這時還會唱起敬酒歌:“錫壺裝酒白連連,酒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貴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錫壺裝酒白瓷杯,酒到成前你莫推,酒雖不好人情釀,你是神仙飲半杯。
西北裕固族待客敬酒時,都是敬雙杯。主人不論客人多少,只拿出兩只酒杯,在場的主人輪番給客人敬雙杯。
談起喝酒,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切身體會,"酒文化"也是一個既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F代人在交際過程中,已經越來越多地發現了酒的作用。
的確,酒作為一種交際媒介,迎賓送客,聚朋會友,彼此溝通,傳遞友情,發揮了獨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奧妙",有助于你求人交際的成功。
大多數酒宴賓客都較多,所以應盡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面不同,所以話題盡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獨尊,天南海北,神侃無邊,出現跑題現象,而忽略了眾人。
特別是盡量不要與人貼耳小聲私語,給別人一種神秘感,往往會產生"就你倆好"的嫉妒心理,影響喝酒的效果。
大多數酒宴都有一個主題,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時首先應環視一下各位的神態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單純地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機會,更不要讓某些嘩眾取寵的酒徒攪亂東道主的意思。
酒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所以,應該知道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語言得當,詼諧幽默很關鍵。
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想方設法勸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量就是不實在。
“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將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壞。
敬酒也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好使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這一點心中要有數,避免出現尷尬或傷感情的局面。
敬酒時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順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時,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則不應只對能幫你忙的人畢恭畢敬,也要先給尊者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都很難為情。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贊賞,就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因為與人交際,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酒席宴上要看清場合,正確估價自己的實力,不要太沖動,盡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說話的分寸,既不讓別人小看自己又不要過分地表露自身,選擇適當的機會,逐漸放射自己的鋒芒,才能穩坐泰山,不致給別人產生"就這點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實力。
在一些酒場,一些人總是"花言巧語"千方百計勸酒,此剛剛敬過,又找個話題再敬,只要你不斷給其"面子",喝了他"敬"的酒,他還會找更多的理由和借口"敬".比如說,"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只要感情鐵,哪怕胃出血"。遇這類情況,可采用針鋒相對法,如對方說:"只要感情鐵,哪怕胃出血"時,你可以反問:"只要感情鐵,為啥非要喝出血?"對方非讓你喝白酒并說"能喝白酒喝啤酒,這樣的同志得調走",你可以對:"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對方勸你多喝,并說"能喝一斤喝八兩,你這同志還需培養",或"酒逢知己千杯少",你可以答:"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對方若勸你喝什么"好事成雙"、"三陽開泰"、"四季發財"、"五連冠"、"六六順",你只需對"一心一意",只喝一個即可。
總之一句話,"你有你的千條計,我有我的老主意".在酒場上,牢記一個原則,喝好但不喝倒,能少喝就少喝,逞英雄不是本事,少喝酒才是智者。
在酒宴上借著上菜或者其他情況,相機勸酒,使人無法應對。特別是魚上來后,服務員一般都會在主人暗示下,早已把魚頭對著主賓。"魚頭一對,大富大貴","頭三尾四,背五肚六".你若是主賓,就得做好先喝三個的準備,或者是其他位置,也要防止喝了魚頭酒的人行使"魚頭酒權",找著名目讓你喝酒,什么"高看一眼"(至少喝2杯),什么"唇齒相依"(鄰座,即相依,人家喝3個,你又不能不喝2個),什么"推心置腹"(人家對你推心置腹,你又怎能不意思2杯),什么"展翅高飛"(這么好的祝愿,還不高興地接起來),什么給個"臉面"(主賓給自己"臉面",你又怎能不接)。如果你實在不勝酒力,那就在適當時候趕緊"夾一個裝飾用的蘿卜花之類,蓋住魚頭或相應部位,提議:一蓋(概)不喝。
你在實不愿再承接別人的勸酒時,可于他人硬勸之時。即興自我解嘲:"各位,說起來讓人見笑,我以前不能喝酒,小的時候去幫助父親買酒糟,兜里裝著200斤酒糟票都醉得回不了家(眾人為他的夸張大笑不已)。到了大連,一看你們的熱情勁,我還喝了這么多杯酒沒醉,再喝別說咱們談合作,我馬上得先研究我的悼詞了。喝酒醉死的悼詞能像李白說的。睢有飲者留其名’嗎?如果真那樣,盡管我平時不喝酒,人們也不會信,都會認為我是嗜酒如命的酒鬼。那時,人們對我的悼詞可能像我在報紙上看到的一篇酒鬼悼詞那樣評價我。"來賓們會意,這是在轉移喝酒的視線,都紛紛問道,酒鬼的悼詞怎么說。東道主一方也都為他的幽默所吸引,請他說一說。
人們在交際場合最難推卻的是主人的盛情合著酒。這時在宴會上面對著主人頻頻舉起的感情酒、友誼酒、同齡酒、同鄉酒、相會酒、再會酒、尊敬祝酒、合作敬酒、發財祝酒等,似乎只要你喝下這杯酒,福、祿、壽、喜全來。同對如此狂熱的酒席,客人有時由于酒量有限,再飲一杯就會翻江倒海,一吐為快,再喝必然有失大雅。
可盛情的主人就是讓你非喝不可。而此時的場面是需要你在人生難得幾回醉時選擇不醉,有時即便身體能行也由于繼續談判需要你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時最有效的辦法往往是"避實擊虛".就是抓住對方飲酒最薄弱的人,拉著他一起喝,同時當然要結合其他辦法,如"投鼠忌器法"等一并采用,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一次外地客商與少數民族縣投資洽談的宴會上,只見一位穿著少數民族服裝的少女手捧著金杯來到了主賓席。她向來賓鞠躬行禮后,又手捧酒杯唱起了民族的敬酒歌。"尊貴的客人。讓我把這杯美酒獻給你,這里有美麗的白樺汁,這里有我們的深情厚意。尊貴的客人,讓我們把美好的祝福獻給你,這里有清澈的山泉水,祝福你們的財富奔流不息……"雖然來賓們聽不懂少數民族的語言,但合著優美的旋律,隨著翻譯的輕聲介紹,客人們聽懂了歌詞大意,也更加深刻理解了身穿少數民族服裝少女的敬酒深意。
為此,我請各位嘉賓共同舉杯,為我們合資合作成功順暢,為我們的友誼源遠流長,干杯!"在眾來賓不舉杯怕不合禮節、舉杯又難于下咽的時刻,只見一位來賓舉杯站起來說道:"民族的風情,主人的盛情,感人的激情,飲酒的熱情我們都已經領略過了。再喝實在是勉為其難了。我們都不勝酒力,能不能變通一下,由我代大家喝酒,其他人喝水。"經貿局長說道:"不能這樣,因為感情是不應當相互代替的。""都不能代替嗎?"來賓說道。"請各位都自己喝下去才能表達我對各位來賓的敬意。"經貿局長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是不是你喝了一杯是敬我們大家的,如果我一個人喝感情上得不到等量回報?""是的,代表我們縣領導和全縣人民敬各位嘉賓的酒怎能一個人代替著喝呢?"來賓說道:"那么能不能這樣,既然你代表的是各位縣領導和全縣人民,那么在座的各位領導是不是都得喝?"來賓早就看到縣里的常務副縣長每次都只喝了一小口,就已經滿臉通紅,就言有所指地問道。經貿局長立即解釋道:"他的血壓高,就別讓他喝了,由我們代飲。"來賓說道:"您敬酒我們不敢互相代替,怕的是不能全體人員都領略到你的盛情。可副縣長不喝,你又怎么能代表得了他的個人感情呢?"來賓見經貿局長無言以對,接著說道:"你們敬酒恨不得我們喝的酒要傾盡黑龍江水,喝酒像喝水只有你們各位才具備的海量和豪情,我們又怎能相比。實際上喝一滴酒就和傾盡江水一樣多的酒情意是一樣的。為此我提議,咱們大家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喝什么酒喝什么酒,只有酒喝微醉,才能把各位的深情記在心頭。"眾人一聽,這既有道理,又給足了他們面子,都一致同意。
避實擊虛有時還可以直接向對方的薄弱環節主動出擊,也有同樣效果。如在一次合作的酒會上,主人頻頻敬酒已經讓人無法承受。這時,來賓發現主人一方有兩位也面頰通紅,每次舉杯,都有畏難的表情。這時,一位嘉賓起身舉杯,向大家說道:"為感謝東道主的盛情,尤其是我的兩位同行,負責營銷工作的二位副總,咱們主旋樂(干杯),請大家伴奏(隨意喝)。"只見兩位副總端杯站起來說道:"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嘛,只要感情在,喝啥都不算賴。
如果在飲酒過程中有明顯的強迫性勸酒行為,如野蠻灌酒,言語要挾、刺激對方,不喝就糾纏不休等,只要主觀上存在過錯,此時對于損害后果的發生,勸酒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當然,此種情況下,醉酒人也有一定的過錯,因為這種強迫并非是暴力性的,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應當減輕勸酒人的賠償責任。另外,勸酒,還要認清對象。根據法律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飲酒不在未成年人的可為之列!段闯赡耆吮Wo法》也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
在因喝酒引發醉酒人心臟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發作,導致傷殘、死亡等損害后果的情況下,是否知道對方的身體狀況,成為同飲人應否承擔過錯責任的前提。如果同飲人不了解,在勸了少量酒的情況下,誘發對方疾病,此時同飲人無需承擔過錯責任。但依據《民法通則》中的公平責任原則,同飲人應承擔一部分賠償責任。如果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勸了大量的酒,則應按照《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在明知對方酒后駕車而不加以勸阻的情況下,一旦出事,同飲人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因為此時共同飲酒人應對醉酒的人負有加以阻止的義務。如果已盡到勸阻義務,而醉酒人不聽勸阻,同飲人則可以免責。同樣,在明知一方喝多、神志不清的情況下,同飲人應及時予以勸阻。在能夠進行勸阻時卻沒有勸阻,以致出現意外,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如果未將醉酒人送回而發生類似“酒后跌傷”等情況,同飲人是否要承擔責任呢?對此,應結合飲酒者當時的神志狀況來加以判定。如果飲酒者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無法支配自己的行為時,此時同飲人負有一定的監護照顧義務。如果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或者不足以在合理的時間內讓其達到有人照顧的情況(比如家中無人),此時若出現意外,根據《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同飲人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預包裝飲料酒標簽通則》已正式實施,據《通則》規定,包括啤酒、葡萄酒、果酒、白酒在內的酒精濃度大于0.5度的酒精飲料,須在酒瓶包裝上貼有“警示語”或者“勸說語”,如“過度飲酒,有害健康”,“酒后請勿駕駛”,“不適合18歲以下人士飲用”等。這也是我國首次以國標的形式對企業提出勸說語標示方面的要求。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