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喝雄黃酒的酒禮習俗傳承千年,端午喝雄黃酒在江浙一帶更是有長久的歷史。雄黃在中醫上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端午節喝雄黃酒卻不被專家看好。
中醫建議:雄黃酒弊大于利,市民不宜飲用
雄黃酒究竟有沒有驅蟲避邪的效用,又是否合適飲用呢?昨天,記者就這一問題采訪了蘇大附一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李蘇,從事中醫三十余年的李蘇說道雄黃酒雖然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其驅蟲、殺毒的效果主要體現在外用上,在中醫上也是外用比較多,不適宜內服。
李蘇介紹說,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古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蟲,雄黃酒是將雄黃磨成粉末狀后,倒入白酒或黃酒中稍加浸制,將雄黃酒灑于床底、墻角等陰暗位置確實有驅蟲效果,但是直接飲用雄黃酒,不僅達不到驅蟲、解毒的目的,反而會中毒。現代中醫藥理認為,雄黃外用治療疥癬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內服微量的話,可以用來治療驚癇、瘡毒等癥。但由于雄黃毒性太大,即使在中醫上也極少用于內服。一般用于內服也是入丸、散劑,不會直接服用。
此外,李蘇還介紹說,雄黃加熱會轉變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劇毒品砒霜。由此可見,飲用加熱的雄黃酒實際上是在服毒。酒可以擴張血管,加速砷在消化道和皮膚的吸收,時間短者十幾分鐘、長者四五小時即會中毒。就算是少量的雄黃,也會對肝腎造成損傷,因此李蘇認為市民不宜自制雄黃酒飲用,就算治療需要用到雄黃,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我國民間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說,有的地方在端午清晨,人們還喜歡把雄黃酒或雄黃水灑在屋子外,涂在小孩耳、鼻、頭額和面頰上,以避除毒蟲、蚊蠅叮咬,驅散瘟疫毒氣。 但現代科學證明,雄黃酒除了不能喝之外,也不能直接涂抹在兒童皮膚上,飲雄黃酒這一傳統習俗,確實應該改變了。
上一篇:我國古代酒禮習俗之接風酒、送行酒
下一篇:酒禮習俗:端午節為什么要喝雄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