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啤酒是以60~70%的大麥芽和25~40%的小麥芽為原料,或加入5%的燕麥,經啤酒酵母和乳酸菌發酵而成。具有酒精少、酒體醇厚、營養豐富等優點,符合廣大消費者的口味需求,所以現在國內很多的啤酒企業開始生產和銷售白啤。
白啤酒起源于中世紀的歐洲,被譽為“貴族啤酒”。在上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曾經珠江啤酒、泰山啤酒均推出過白啤酒,但是由于普及度不夠,喝的人并不多。
在2013年,燕京推出了原漿白啤,時隔兩年,青島啤酒在今年6月高調推出了青島全麥白啤,正式加入白啤酒行業。也有媒體報道,華潤雪花將于近期推出白啤酒,不過當前還處于內部測試階段,一場白啤酒的激戰已然是箭在弦上。
那么為何在過去的白啤銷量不好,如今卻很有市場呢?
據介紹,過去消費水平低,我國消費者喝啤酒主要講究喝飽而不是喝好。在此背景下,工藝復雜、不能大批量生產、成本高、檔次高的白啤酒很難有生存空間。此外,以往大家對好啤酒顏色的認知是清澈透明,而白啤也稱渾濁啤酒,顏色較為渾濁,不少消費者認為白啤品質有問題。
但是現在消費者啤酒消費的觀念已經發生改變,由商務分享型轉向個人享受型,當下消費群體的需求多元化,消費空間正在帶來新的分層結構,各大啤酒集團之所以推出白啤酒,是為了滿足高端細分市場的需求,讓消費者感受更多品類的高品質啤酒。
國產啤酒雖相繼推出白啤,但與進口白啤之間誰更勝一籌呢?
在白啤銷售排行榜上,外資品牌仍占據前列,如德國奧丁格、德國古立特、法國凱旋1664、嘉士伯等洋品牌。現今的高端啤酒市場格局呈現外資趨強,內資偏弱的狀況。但相比以前外資獨大,國產品牌已有很大突破。
如今,進口啤酒來襲,啤酒企業也將面臨一場變革,但是國產啤酒企業如果能在市場調整中注重消費者的品質需求,提高產品檔次,讓價格與價值對等,想必會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取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