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政策的引導下,高端白酒的消費不斷被打壓,白酒企業都在急切的尋求轉型,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紛紛推出中低價位的產品,媒體疾呼“白酒大眾酒時代的來臨。”然而在白酒高速發展的10年中,大多高速發展的白酒企業都是通過推高自己的主導產品價位,并取得成功的白酒企業,隨著“白酒大眾酒時代的來臨”,對于過去成功的高端白酒行業運營經驗,是否適合大眾酒(中低端白酒)的市場運營和管理呢?高端白酒與中低端白酒的營銷模式有什么不同呢?
1.通過高端白酒與中低端白酒的主流消費人群來分析它們之間的不同
高端白酒消費群體主要是社會的精英人群,如政府官員、商務精英等。其主要消費形態多與社交的方式相聯系,主要體現滿足社會精英人群在社交中的“面子”需求,這導致在高端白酒的消費者培育中非常突出的強調“意見領袖“的帶動功能。而中低白酒的消費群體主要是平頭百姓,而老百姓在消費白酒時,更多的講究”實惠“,在“面子”上,主要體現在白酒的流行性上,即:大家喝什么,我就喝什么,自己不丟面子,就可以了。
2.高端白酒與低端白酒在導入市場初期時渠道選擇和市場管控的方式不同
高端白酒在市場導入初期的市場培育,主要是針對“意見領袖”進行消費者培育,而“意見領袖”大多是社會精英,他們出入高端酒店或自帶酒水,因此高端白酒主要在高端酒店渠道、團購渠道進行消費者培育,在“核心消費者“培育達到一定程度后,在擴大銷售網絡啟動整體市場。
中低端酒在市場導入初期,由于沒有特定的“意見領袖”,需要面對廣大的白酒消費群體,因而無法在特定的終端(渠道)進行消費者培育。中低端白酒需要通過在廣大的消費人群中制造消費熱點,吸引消費者的注意。為了便于消費者消費到產品,在渠道運作上,中低端白酒需要盡可能的擴大終端網點數量,在有終端網點數量保障的前提下,選擇一個核心渠道進行市場突破。
由于高端白酒需要先啟動“核心消費人群”較集中,加之白酒企業的利潤空間較大,使得白酒企業可以集中資源針對核心渠道進行資源投入,為保證資源投入的有效性,區域性強勢白酒企業和全國二線名酒企業在市場管控中多采取“控價”模式,主導市場資源的投入方向,在市場運作中占據主導作用,而全國一線名酒企業由于強大的品牌力,可以主導產品銷售,則采取了相對管理簡單的“裸價”模式。
中低端面對廣大的白酒消費人群,而白酒企業的利潤空間和投入的資源相對有限。因此白酒企業需要更多的利用經銷商的渠道資源來完成市場的運營。為了調動經銷商的積極性,白酒企業在市場管控中多采取“裸價”或“半控價”的模式。
3.在品牌訴求上,高端白酒都圍繞產品的品質進行傳播,樹立產品形象
強調產品的歷史、原料、工藝的稀缺性,如茅臺強調國酒、五糧液強調“五糧”釀造等。中低端白酒則更多圍繞“文化”和“用途”進行傳播,著力打造產品的流行性,如金六福主打“福”文化,牛欄山則強調“地道北京味”等。
在媒體的選擇上,高端白酒會選擇與產品形象相適應的高端媒體,如航機雜志和以經濟或時事欄目為主的央視和衛視等。中低端白酒會選擇更為大眾和親民的媒體,如,衛視收視率高的時間段,縣/市的地方電視、廣播等。
4.中低端白酒”放量”需要通過制造產品消費的“流行性”
中低端白酒需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來引導廣大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帶動產品的銷售,所以中低端白酒的”放量“往往是給人一種突然就“賣瘋”了的感覺,如數年前金六福一夜之間走紅全中國和近兩年牛欄山二鍋頭在北京以外的市場突然走紅,而如何引導消費的“流行”是中低端白酒市場啟動的核心。
從過往的中低端白酒操作經驗來看,通過強大的電視媒體可以快速的制造“流行“啟動市場。
如10年前的“秦池酒”,“金六福酒”,也可以通過”事件營銷”的方式,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引導消費,制造“流行“,如:2001年江西四特酒在發展初期,在四特酒產品的酒盒內投放“一美元”,在當時吸引了普通消費者的關注,雖然“一美元”并不能給消費者帶來實惠,但是在當時作為一個新奇的事物,受到了大家的追捧,消費者為了得到“一美元”紛紛購買四特酒,從而短時間內啟動市場。
現在,白酒品牌非常之多,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企業只有分清楚了高端白酒與中低端白酒在營銷模式上的區別,才能更好制定“中低端酒”銷售規劃,在市場競爭處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