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我國酒業發展的新趨勢是南酒的崛起,即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的釀酒技術和酒業生產突飛猛進,特別是江、浙和川、貴等許多地方,一躍而為酒城酒鄉,名醞迭出。按種類來說,當時已有黃酒、果子酒、藥酒、花酒四大類。據考證,白酒(蒸餾酒)也在這時產生。據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記載,當時江浙兩地生產的名酒有皇室御制的流香、鳳泉等酒,達官貴人內府精制的紫金泉、藍橋風月、萬象皆春等酒,揚州產的瓊花露酒,蘇州產的雙瑞酒,湖州產的六客堂酒,嘉興產的清若空酒,紹興產的蓬萊春酒,溫州產的蒙泉酒,蘭溪產的谷溪春酒,梅城產的蕭酒泉酒,等等。
這一時期,江蘇酒業最為發達,以金陵、潤州、揚州、蘇州為基地,掀起了釀酒高潮,天下酒人,均刮目相看。張能臣《酒名記》載,當時江寧府有芙蓉酒、百桃酒、清心堂酒。周密《武林舊事》卷六記載,建康有秦淮春酒、銀光酒。《至大金陵新志》卷七載,“宋酒名有繡春堂、留都春等”。見諸史籍的宋代金陵酒共有七種,當時官府所設的酒坊酒庫遍布城中。據周應合《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三記載,當時屬于戶部提領酒庫所有的官庫就有八處。
潤州當時為江蘇一大都會,其地也多產名酒。張能臣《酒名記》載,有蒜山堂酒。《武林舊事》卷六記載,有第一江山酒、北府兵廚酒、錦波春酒、浮云春酒。
揚州重鎮與潤州一江之隔,自宋伊始就佳釀頻出。其中最負盛名的是云液酒。蘇軾就曾在詩中贊日“揚州云液卻如酥”(《泗州除夜雪中黃師是送酥酒二首》)、“花前白酒傾云液”(《次韻劉貢父省上》)。陸游也曾有詩謳詠這種酒:“朱擔長瓶引云液”(《庵中晨起書觸目》)。
當時的川、貴地區,酒業也十分興旺。四川瀘州,古稱江陽,黃庭堅貶官赴任途中曾在此小住,他贊嘆道:“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余。”當時瀘州到處是造酒作坊,幾乎家家釀酒。當今著名的瀘州老窖特曲就產在這里。從瀘州溯江上行到宜賓,這里盛產荔枝,宋時也產一種名酒叫“荔枝綠”。當今名酒五糧液便產于此地。
當時成都一帶仍延續唐時做法,釀制郫筒酒。用竹管釀制,兼旬方開,香聞百步。陸游有詩贊日:“長餅磊落輸郫釀,輕騎聯翩報海棠。”(《劍南》)
宋時貴州的赤水河兩岸,也是酒坊遍地,酒肆林立。我國著名的茅臺酒、習水大曲、董酒就產在這里的仁懷市、二郎灘和遵義城。宋時,湖南各地還釀造一種叫“醇碧”的美酒。黃庭堅喝了這種酒后贊不絕口,并寫了一篇《醇碧賦》。陸游在《自適》詩中也寫道:“家釀傾醇碧,園蔬摘 矮黃。”
以上不難看出,早在宋代,在四川、貴州相接的地帶,就形成了一條沿氓江、赤水河伸展的“川黔名酒帶”,它像一條酒星璀璨的銀河,幾多美酒,紛紛閃爍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