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雖然是葡萄的原產地,但使得歐洲葡萄美名遠揚的卻是葡萄酒。提起葡萄酒,你會想到什么?是法國的香檳、白蘭地,還是萊茵河畔葡萄園里的旖旎風光?作為葡萄酒行業無可爭議的老大,歐盟的葡萄酒產量和消費量占世界的2/3以上。
葡萄酒一直是歐洲文化里面重要的一環,早在五千多年前居住在高加索南部的人們,就了解如何釀制葡萄酒飲用。
羅馬帝國時代,人們將葡萄酒視為上天美妙的賜與,稱之為“水中之火”,當時裝酒的容器為雙耳尖底的陶器,今天我們在龐貝遺跡還可以看到大量的這種陶甕,還有像我們中國傳統爐灶似的營業酒吧臺。羅馬人嗜酒如命,在發堀出來的考古遺跡中,單是破損的酒瓶就堆成了46公尺高的酒瓶山,可見葡萄酒受歡迎的程度。早期的羅馬帝國將葡萄酒的種植以及釀造以法令加以壟斷,但是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葡萄酒的生產也隨著擴散到歐洲各地。
基督教一直將紅葡萄酒視為基督寶血的象徵,在儀式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許多教會或多或少都擁有一些葡萄園。一直到今天,在法國的勃根地、德國的萊茵高,以及奧地利的多瑙河畔,都還有不少的修道院生產葡萄酒以供教會需要,并且對外銷售。
歐洲到處都有酒農擁有的私人酒窖,每到一地,除了能夠品嘗到七八種不同的美酒外,還可以上一堂別處聽不到的葡萄酒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