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喝啤酒文化對歐洲飲食影響深遠。啤酒漸漸成了全世界人們歡慶、社交的必備品。
著名的慕尼黑啤酒節(jié),起源于1810年10月巴伐利亞王儲路德維格與薩克森公主特麗薩的婚禮,后來每年舉行,直至今日。
在這個啤酒節(jié)上擁有一頂自己的帳篷,可謂是啤酒商的一種至高榮譽。因為按照規(guī)定,只有采用傳統(tǒng)工藝釀造的、品質最好的、并且符合1487年慕尼黑啤酒純凈度規(guī)定和1906年德國啤酒純凈規(guī)定的啤酒商,才有資格在啤酒節(jié)上搭建自己的大帳篷。
這當然和德國人的啤酒文化相關。在德國人看來,啤酒不是酒,許多公司的“飲水處”放置的就是啤酒,上班時間小酌點這種“飲料”,不會被認為不合適。德國人還酷愛吃啤酒,如同中國的啤酒鴨,德國的一道名菜就叫“啤酒燴鰻魚”。
歐洲各國也都有各自的啤酒文化:在西班牙,人們在社交場合很少酗酒。不過,年輕人的午夜飲酒狂歡活動,甚是普遍。通常是從晚上11點到第二天凌晨,一群年輕人聚在廣場上,高舉大瓶大瓶的啤酒盡情狂歡;在愛爾蘭,如果你和當地人來到酒吧,肯定有人會請你喝啤酒――通常一個人會和酒吧里所有人喝酒。記住,這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即別人請你喝酒,你要回請;比利時是世界上人均喝啤酒最多的國家,他們在敬酒的過程中會舉兩次杯――敬酒的時候會舉一次杯,喝完之后的時候還會舉一次。
也許正是如此,歐洲人對于喝啤酒是寬容的,歐洲許多國家就把最低飲酒年齡分為公共和私人場合,或者酒吧內和酒吧外。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一次演講中說:“在飲料文化中,我最欣賞的是中國、日本等國的茶文化,優(yōu)雅而文明,令人賞心悅目。歐洲的啤酒文化對歐洲的飲食文化和人生情趣的影響也是深遠的,而美國的可樂飲料文化則十分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