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原名犬子,因仰慕藺相如的為人而改名相如。他“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曾在漢景帝和梁孝王手下當過官吏與門客,梁孝王死后回成都老家賦閑,因家境貧寒,投奔臨邛縣令王吉謀生。王吉十分佩服司馬相如的氣度和才華,對他非常尊敬和照顧。臨邛縣一些財主見他如此受縣令寵愛,便都想與他結識。這雖然帶有赤裸裸的功利目的,談不上有什么友情而言,但客觀上還是為司馬相如提供了不少大飽口福的機會。臨邛首富卓王孫不甘落于人后,一日特在卓府擺下盛宴,請王吉和司馬相如一起來家中作客。宴席上,司馬相如舉止大方,風度翩翩,妙語連珠,出口成章,滿座賓客皆為之傾倒。卓王孫有個女兒叫文君,天資聰穎,善詩詞,解音律,頗有姿色,新近死了丈夫,寡居在娘家。她久聞司馬相如的才名,今日暗中窺見,頓生愛慕之意。司馬相如也慕文君芳名,席間有意彈了兩支曲子以表情懷。這曲子就是著名的《鳳求凰》,曲辭是:鳳兮鳳兮歸故鄉,游遨四方求其凰。有艷淑女在此房,何緣交接為鴛鴦?鳳兮鳳兮從我棲,得托字尾永為妃。交情通體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眾賓客只覺旋律委婉動聽,拍手稱贊,卓文君則心有靈犀一點通,聽懂了曲中的全部密碼,更加增加了相愛之意。文君是個很有主見、敢作敢為的女子,為了追求真摯的愛情,毅然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星夜離家私奔司馬相如。兩人相見恨晚,如膠似漆,一起回到成都謀生。女兒與人私奔在封建社會是最讓家長丟臉之事,卓王孫這樣的一方名流更感到面子上過不去,氣得暴跳如雷,發誓永不許文君再踏進卓府,一分錢也不給她。司馬相如一貧如洗,家徒四壁,為了維持生計,只得聽從文君的建議,返回臨邛借貸開了一間小酒館。文君親自當壚賣酒,當了老板娘,司馬相如則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和小工一起涮盤子洗碗干雜活。卓王孫見女兒把人丟到了自己眼皮子底下,更加生氣,索性閉門不出,眼不見為凈,耳不聽不煩。后來在兒子的一再勸說下,才分給文君一些錢財,讓他們回成都自謀生路去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敢于為了追求真摯的愛情而大膽私奔,當壚賣酒,在封建社會里確實是難能可貴之事。唯其如此,才引起了后世許多詩人的追慕和禮贊。唐詩人許諢詩云:“酒夠花一樹,何暇卓文君。”薛能詩云:“戍客烽樓迥,文君酒幔斜。”杜甫詩云:“相如逸才親滌器,子云識字終投閣。”李端詩云:“為報長卿休滌器,漢家思見茂陵書。”
上一篇:蘇東坡與酒
下一篇:唐代詩歌中的“酒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