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醪河
春秋戰同時,吳王夫差擊敗了越王勾踐,強迫訂立了城下之盟,越國實際上已經滅亡。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終于滅掉了吳國,雪恥報仇。據說當勾踐誓師伐吳的時候,百姓紛紛來獻美酒。勾踐下令將酒倒人一條小河中,軍民共飲,士氣百倍。由于當時的酒是汁糟混在一起的,叫“醪”,因此此河就叫“投醪河”。
酒 泉
西漢時,大將軍霍去病收復河西失地有功,武帝曾賜酒犒勞,酒少兵多,霍去病乃下令將酒傾人一眼泉中,與士卒共飲。自此,留下酒泉地名,相傳這眼泉,就是今甘肅酒泉市酒家公園中地眼叫“酒泉”的泉。
當壚賣酒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相愛,遭其父卓王孫反對,憤而離家。相如滌器,文君賣酒,此即“當壚賣酒”的故事。杜甫《琴臺》:“茂陵多病后,尚愛卓文君。酒肆人間市,琴臺日暮云。”陸游《文君井》:“落魄西川泥酒杯,酒酣幾度上琴臺。青鞋自笑無拘束,又向文君井上來。”王闿運《湘綺樓琴歌》:“華陽女士論先達,惟有臨邛一酒壚。”都是歌頌賣酒的詩句。
金龜換酒
唐代詩人賀知章,曾任太子賓客,很賞識李白,呼為“謫仙人”。有一次,與李白飲酒,賀知章竟解下身上的配飾金龜來換酒,令李白念念不忘,曾寫下“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滿襟”的詩句,此即是“金龜換酒”的故事。
盡善盡美杏花村
李自成從陜西東渡黃河,曾路過汾陽杏花村。村民扶老攜幼,夾道歡迎,贈以美酒。闖王深為感激,于村中探貧恤苦,駐軍三日。臨行,極贊杏花村人盡善,酒盡美,并倚馬立書“盡善盡美”四字,自此杏花村又名“美善村”。至今有詩傳頌:“醇香汾酒獻英雄,萬民擁戴起義軍。闖王留得題辭在,盡善盡美杏花村!
美哉柳林酒
傳說唐代鳳儀年問,出使長安的波斯王子回國。史部侍郎裴行儉送至今鳳翔縣的十里長亭。時值暮春,裴忽見四周蜂蝶紛紛伏地,感到很奇怪。原來是離城十五里的柳林鎮上一家酒店,剛出窖了一壇百年老酒,酒香遠溢,蜂蝶聞之俱醉。后來,裴侍郎得到了酒家贈送的美酒,吟了一首詩來贊揚它:“送君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
銜杯卻愛瀘州好
清乾隆年間,詩酒名家張船山從北京回蜀,途中盤桓于酒肆間,飲酒賦詩!∫蝗沼诮哆咃嬃藶o州老窖酒還吃到了甜橙,贊不絕口,吟了這樣一首詩:“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旗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含香給香橙!
舒聚源糟房
相傳明代末年,瀘州有一個姓舒的武舉,此人嗜酒如命,對當地所產美酒每餐必飲。他為了能過日日飲美酒的醉鄉生活,便想自己開酒坊。他聘請了釀酒師.帶著酒窖泥樣、母糟和大曲在瀘州城南營頭溝地方,開建酒窖,并用附近龍泉井的清冽泉水為釀酒用水,這便是瀘州大曲酒的第一個釀酒作坊一舒聚源糟房。
減酒
南朝大將元樹統兵攻打北魏,屢戰不捷,兵困馬乏,向北魏求和。在其南撤之際,北魏突發兵追殺,元樹被俘而死并葬于該地。其地稱為“咸冢店”,亦名“咸店集”。咸、減誤訛而為“減店集”,因此,減店集生產的酒稱為“減酒”。
美人泉
相傳古時候,洋河鎮有一個叫阿美的美麗善良的姑娘,她有個嫂子叫翠姐。姑嫂二人年輕貌美而又擅長釀酒。釀出的酒甘甜、醇和,香溢十里。在一個中秋之夜,二人飲酒過度,去井邊打水。翠姐醉墜井中,阿美去拉,一失足,也墮入井中。自從阿美姑嫂墮井后,井水更加清甜爽口。人們說阿美姑嫂是王母娘娘派來的酒仙。這井泉,就喚作“美人泉”。
諸葛井
三國末年,魏兵入蜀,諸葛瞻、諸葛尚父子戰死于綿竹,后人敬其忠勇,遂將良泉名之為“諸葛井”。明李德楊記述綿竹大曲酒說:“代儀充十物,卻病比人參。蓋紀實也。惟西南一線泉可釀此酒。”此即指諸葛井泉水。
杜康醉劉伶
民間傳說杜康是釀酒的鼻祖,死后被玉帝召至天庭,封為酒仙。西晉時有一個嗜酒放誕的文人叫劉伶。玉帝為了點化劉伶,就派杜康下凡,在洛陽龍門附近開了一爿酒店。劉伶覓香而至,三杯后大醉了三年才醒。這就是杜康醉劉伶的故事。
鴆酒毒漸高
據《南唐書·申漸高傳》記載:南唐皇帝李舁顧臣子周本威望太高,難以控制,想殺掉他。有一次,李昇倒了一杯鴆酒賜給周本,企圖毒殺。周本察覺了皇上的意圖,用御杯分出一半酒說:“奉給皇上,以表明君臣一心!崩铘ó敿瓷,不知如何是好。此時,為帝王演戲奏樂的優人申漸高見此情景,邊舞邊走了上來,接過周本的酒說:“請皇上把它賜給我吧。”說罷,一飲而盡,將杯揣在懷中走了。李異立即暗遣人帶著解藥去給申漸高解毒,未等藥到,申漸高已死,這便是“鴆酒毒漸高”的故事。
毒酒——神藥
《列子》中曾載扁鵲用“毒酒”為人醫病的故事,說有兩個人去求扁鵲治病,扁鵲為他們作了初步治療后,對他們兩人說:“你們一人志強而氣弱,一人志弱而氣強。如果把你們的互相調換,那就會治好病!庇谑潜怡o讓他們喝了毒酒,讓他們兩個迷死三日,剖胸換心,果然病都好了。
溺于酒色的孝武帝
晉孝開帝,天資英挺,卻“溺于酒色,為長夜之飲”。有一次喝醉了酒,他寵愛的張貴人指使人用被蒙面悶殺了他。
“朝醉”“暮醉”的皇帝
南北朝時,北周宣帝繼承王位后,終日飲酒作樂,不理國事。有人作了一首歌唱他:“朝亦醉,暮亦醉,日日恒常醉,政事日無次!被碌壑篮,“賜”作歌人二百四十杖,以至活活打死。(糊涂——編者)
陳叔寶死于“醇酒歸人”
南北朝時陳朝的皇帝陳叔寶,是一個貪戀酒色的人。當隋朝的大軍壓境時,有人卜書勸他改悔,他不但不聽,還治上書人死罪。隋軍發起攻勢后,他還說土氣在此,隋軍不敢入。等到京城被圍,他哭哭啼啼帶著兩個嬪妃躲進一口枯井,最后被隋軍用繩子吊上來,成了階下囚。這便是“醇酒婦人”的亡圍之君的故事。
貪杯的羲和
《尚書》載:堯帝的司天官羲和,常因貪杯而貽誤工作。有一次發生日食,由于羲和醉酒未能預報,引起一片混亂。為懲戒失職,堯帝下令把羲和處死。
管仲棄酒
春秋時期的政治家、齊桓公的上卿管仲,是反對貪杯的。他認為“湛于樂者洽于憂,厚丁味者薄于行!庇幸淮,齊桓公問管仲為什么不飲酒,他回答道:“我聽說酒喝到肚子里,舌頭就會失去控制,話就會多起來;話多了就容易說錯.說錯了就會招來殺身之禍。臣要命而不要酒!
高祖酒酣唱“大風”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劉邦平定天下,回到故鄉沛(今江蘇沛縣),召來鄉親父老飲酒。高祖酒酣之際,擊筑而歌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同時還挑出沛地的兒童一百余應和唱著。高祖飲著酒,唱著歌,跳著舞,擊著筑,竟然流下淚來。
楚霸王飲酒悲歌
據《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在垓下被劉邦圍困,兵殘糧盡,夜聞漢軍四面楚歌,知大勢已去,起身于帳中飲酒,邊飲邊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羽淚流滿面,眾人不能仰視。
鄭泉嗜酒
三國時吳圍太中大夫鄭泉,博學多志,性嗜酒。他常常對人說,希望在大船里裝滿酒,在船頭列上佳肴,邊吃邊飲。酒稍減即加。他臨死的時候對其同輩人說,他死后要把他埋在陶器作坊旁邊,若十年后,他的尸體就化成塵土,希望人們用他尸體化成的土做成酒器盛酒,以滿足他喝酒的愿望。
上一篇:到底是誰發明了酒?它的用途又是什么?
下一篇:酒笑話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