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錫伯族的年輕人不許和長輩同桌飲酒,其中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長幼有別,不能沒大沒小;二是酒喝多了容易失禮,對長輩的不敬被視為最丟臉的事。朝鮮族晚輩也不得在長輩面前喝酒,若長輩堅持讓小輩喝,小輩也得雙手接過酒杯來轉身飲下,并表示謝意。
蒙古族家中來客后,不分主客,誰的輩分最高,誰坐在上座主席位置上。客人不走,年輕媳婦不能休息,哪怕徹夜暢飲長談,也得在客廳旁邊聽候家長召喚,好隨時斟酒、添菜、續茶。滿族家中來客,由長輩陪接,晚輩一般不得同席,年輕媳婦侍立在旁,裝煙倒酒,端菜盛飯。
彝族家中釀好酒的第一杯要敬神,晚輩不得先喝,第二杯則要敬給家中的老人。涼山彝族群聚飲酒時,要按年齡大小、輩分高低分先后次序擺杯斟酒,并由在場的英俊聰明的小伙子先給老人敬酒。敬酒者雙手捧杯,右腳向前跨一大步,彎腰躬身,頭稍向左偏,不得直視被敬者。被敬酒的老者則謙和地說:“年輕人啊,對不起了,老朽站不起來了”,或者說“借給你這一杯”,表示同敬,小伙子便立身飲盡,否則為不敬。民間諺語說:“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輕人的”,所以敬酒獻客時,必須從老人或長輩開始,如此才合乎“耕地由下(低)而上(高),端酒從上而下”的傳統規矩。
壯族請客時,只有與客人同輩的長者才能與老年客人同坐正席,年輕人須站在客人身旁,給客人斟酒之后才能入座。給客人添飯時勺子不能碰響鍋,免得客人擔心飯少不敢吃飽。每次夾菜,都得由陪客的長者先給客人把最好的菜夾到碟中后,其他人才能依長幼之序夾菜。年輕婦女一般不能到堂屋的宴席上共餐,能飲點酒的老年婦女則可。
傈傈族在年節請客時,在酒席上,父母可以向長輩訴說兒女使他們不滿意的事,做兒子的,尤其是做兒媳婦的,總是很體諒父母的心情和難處,他們聽完長輩關于自己的訴說后,便馬上出來請求父母公婆原諒自己不懂禮。在這個問題上似乎沒有“家丑不可外揚”的概念,社會習俗普遍認為,長輩不論何時何處批評晚輩都是應該的。
少數民族飲酒中的敬老習俗,從信仰的角度看,也反映在對祖先的崇敬上。例如廣西毛南族,請客人吃飯時要請客人坐上席先給客人斟酒夾菜。而客人在端杯飲酒時,須先用手指尖或筷子頭蘸點酒,彈灑幾滴于地上,表示首先敬獻主家的祖宗,然后主客碰杯,說互相祝福的吉祥話。晚輩吃飽飯離席時,要很恭敬地向客人說:“請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