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同志與茅臺酒】
若千年前,在外電中有一則消息報道鄧小平生活的情況,其中講道:“鄧小平身體健康,衣食簡樸,生活十分有規律,他飲食習慣中要喝兩小杯茅臺酒作為加飯酒……”這則報道的真假,至今未見鄧小平同志的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的證實。但鄧小平關心茅臺酒生產,喜喝且能喝茅臺酒卻是不爭的事實。
1958 年金秋時節,鄧小平一行風塵仆仆地到貴州視察工作。在貴陽聽取貴州省委匯報后,又馬不停蹄地奔往各地州市。當他來到離別 23年的遵義時,感觸良多地緬懷在遵義、婁山關戰役中犧牲的紅軍戰士。作為當年《紅星報》的負責人,參加遵義會議時,他已是中央秘書長。看著當年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會址及遺物,他思緒萬千。是啊,長征是人類偉大的史詩,而遵義會議,就是這史詩中最扣人心弦的激越華章。再到遵義是他多年的夙愿。
當時由貴陽去遵義,沒有鐵路。彎彎曲曲的公路,路窄坡陡,尤其是烏江一帶,更是懸崖峭壁,險峻蜿蜒。鄧小平顛簸到了遵義,在遵義視察和聽完匯報后,他囑咐遵義的黨政領導:“發展名優酒是你們遵義的經濟優勢之一,首先要大力發展茅臺酒的生產,以適應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據當時接待過鄧小平的人回憶,鄧小平對茅臺酒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且品酒像個行家。鄧小平在遵義期間,還品嘗并贊賞遵義的豆花面好吃,使遵義豆花面成為今天獨具特色的名優地方小吃。作為承前啟后的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鄧小平用茅臺酒招待外賓的機會自然更多,他和世界各國政要、知名人士、科學家等用茅臺酒舉杯的鏡頭俯拾皆是。他曾在國外和基辛格品著茅臺會談時,說過回國后要多生產茅臺酒。他的茅臺酒量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對茅臺酒的喜愛程度。
1993年1月31日的《天津日報》上《中國人民的兒子》一文中載,1986 年英國女王訪問北京,鄧小平在釣魚臺國賓館養源齋設宴款待,賓主落座,鄧小平舉起一杯珍藏20年的茅臺致祝辭,然后一飲而盡,使得客人一片贊嘆。
鄧小平很喜歡茅臺,粉碎“四人幫”時,他有一口氣干了 27杯茅臺酒的佳話,被詩人形容為“仰口把絕世的內亂一口喝干”。即便在他81歲高齡時,他還能一席五杯,一杯一口而盡。據方毅同志說:“過去召開軍委擴大會,都是我同洪學智陪同小平同志現場喝茅臺,小平同志很喜歡喝茅臺。”方毅還說,就在鄧小平年歲已高醫生不許喝酒時,他也要把茅臺酒“擺在桌上隨時看看,心情就感到舒服”。他還向醫生要求開戒,每次保證只喝一杯。一位老人,因醫生不準喝而看茅臺酒才心中舒服,這是怎樣的一種國酒情結?
尼克松訪華后,一本美國出版的《基辛格會談秘錄》有一段鄧小平和基辛格關于茅臺的幽默對話:基辛格一再用中國的方式端起茅臺向鄧小平敬酒。基辛格的助手溫斯頓·洛德開玩笑說:我相信我們用茅臺可以解決能源危機。鄧小平接過他的話幽默地問:“那我們也能解決原材料危機嗎?”基辛格也以美國式的幽默作答:“我想只要喝了足夠的茅臺,我們就能解決一切問題。”鄧小平馬上接著說:“那我回國后一定增加茅臺的產量。”在會談中,這成了一段輕松的小插曲。
2011年6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90周年誕辰前夕,一代偉人鄧小平的長女、國家一級美術大師鄧琳,從北京坐飛機到貴陽,又驅車三個多小時到茅臺鎮,親自將鄧小平生前珍藏的一瓶茅臺酒護送到茅臺。她雙手捧著這瓶鄧小平珍藏的、茅臺集團 1993年3月 10 日出廠的茅臺酒,激動地訪“茅臺酒是我爸爸最愛喝的酒,這瓶酒是父親心愛的珍藏,在我家存了近 20 年,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娘家。我能把它帶來還贈給娘家,是我的榮幸,也算盡了我們家人一點小小心意。”然后,鄧琳在這瓶茅臺酒酒瓶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和贈送日期,將這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永遠保留在了酒瓶上。
茅臺集團負責人莊重地接過了這瓶珍貴的茅臺酒,小心翼翼地放入特別制作的陳列臺座上,再輕輕地罩上刻有鄧小平手寫簽名的玻璃罩,讓更多人見證令世人敬重的鄧小平的茅臺情緣。
在共和國的紅色記憶中,茅臺酒與開國元勛們的特殊情緣無疑是其中頗具特色的佳話。鄧琳的記憶就像美酒,溫暖而醇香地打開了。她說:“我爸愛酒,尤其愛茅臺。長征到這里喝過茅臺后就時常念著美酒,但后來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沒條件喝。新中國成立后,茅臺酒成了國家接待用酒,除了參加國宴和招待外賓,在家他自己也非常喜歡喝茅臺。這個酒的品質和口感很符合他的口味,他經常說茅臺酒口感好,不上頭,好得很。”鄧琳笑道:“其實我們幾姐妹在家都不常喝酒。要是我能喝,跟著我爸不知道已喝了多少茅臺了。”“爸爸生前一直保持中午喝兩杯茅臺酒的習慣,他說這樣能睡好午覺,下午才有精神辦公。”鄧琳回憶道:“父親愛喝酒,會喝酒,卻從不酗酒。中午時喝茅臺,應該能有一斤的量,即使年過八旬,酒量估計也有半斤,但他都能把握好度。”鄧琳心里裝著父親與茅臺的許多往事:“爸爸被迫害期間很難喝到茅臺酒,后來,爸爸恢復了工作,在家里又能見到爸爸喝茅臺酒了。”“我還記得早年父親喝的茅臺酒的酒瓶,是那種深褐色的,表面還疙疙瘩瘩的。”
上一篇:“酒神將軍”許世友
下一篇:周恩來總理銅像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