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自有高人評,何許賽評第二名
在茅臺,還流傳著總理關心茅臺的兩則趣聞。一則是有人說茅臺酒是山西杏花村酒的后裔,因為“茅臺”以前分“華茅”、“賴茅”,而“華”與“花”相通,于是便有人牽強地將“花茅”解釋為“杏花茅臺”。關于此,何士光《在神秘的茅臺》中有一段文字:“如果這種論證成立,又豈止茅臺才歸屬于汾酒?這樣推論之后,花’字何其多,村’字何其多?但實際的情形卻再簡單不過:有一家茅臺酒的老板姓華……如此而已。”
當時,雖有茅臺酒和汾酒孰先孰后的一些說法,但兩家名酒廠卻都沒有去較真理論。據說周總理在一次全國性評酒會上,讓茅臺酒師和汾酒師各說出自己的釀造工藝和特點,然后隨口道:“瓊漿玉液,南北一方,名甲天下,茅酒爭光,若論先后,數我長江!币蛎┡_酒在赤水河上游,赤水河經合江而匯入長江。所以,總理的意見是,要論香型,釀造方法,各有特點,南北兩家不存在師徒關系,而要論先后和知名,茅臺酒理應領先。
二則是,前面說到的周林詩中“美酒自有高人評,何許賽評第二名”,有一段典故趣聞,與全國第一二屆評酒會有關。1952年9月,國慶三周年前夕,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屆評酒會-全國第一屆評酒會拉開了帷幕。周恩來總理批準了這次評酒會,并一再囑咐,要認真組織,嚴格把關,評出好酒。評酒會由中國專賣事業總公司主持,來自全國的釀造專家、評酒專家及學者參加了評酒會,評選結果從篩選確定的103種酒中,產生并命名了我國四大名酒,茅臺酒名列榜首。1952年的第一屆評酒會評選出四大名酒后,在全國引起強大震動,在酒類企業中不但樹立了榜樣,而且各地掀起了學先進趕先進的群眾運動,全行業掀起了生產新高潮。全國各地涌現出許多品質優良獨具風格的飲料酒。
1955年,一次非正式小型“評酒會”沒把茅臺酒評為第一,周恩來知道后很不滿意,責成輕工部過問此事。不久,輕工部食品局局長杜子端即率工作隊到貴州組建“茅臺酒廠加工組”,赴茅臺酒廠就茅臺酒生產、質量、聲譽等問題開展工作。輕工業部于1963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二屆全國評酒會,全國各地共推薦了196種酒,包括白酒、黃酒、葡萄酒、啤酒和果露酒五大類。這次評酒會中,白酒類評出了八大名酒,但茅臺名列第二。1963 年秋周總理出國訪問歸來,看到《人民日報》發布全國第二屆評酒名次的消息,茅臺酒沒有排在第一位。總理通知辦公廳要輕工部部長把參加評選的茅臺酒樣品帶來,品嘗后嚴肅地問輕工部部長,為什么不拿合格的茅臺酒參加評比。并指示:“茅臺酒在哪里評下去,你們必須把它從哪里評起來!陛p工部遵照總理的意見,在市場上抽樣調查,反復審議,專家們一致認為還是茅臺酒最佳,輕工部便又給茅臺酒廠補發了一枚金牌,使茅臺酒成為了特殊的冠軍。總理的指示不脛而走,后被人演繹為“酒不提趕茅臺,煙不提超中華”。這成了茅臺酒的一段佳話趣聞。當時主持評酒的專家周恒剛后來說,這次白酒評比中沒有分香型評酒,造成了以香氣濃者占優勢,致使香型較弱的清香、醬香型白酒得分較低,不能真正反映不同白酒的風格特點。從此以后的歷屆評酒會,茅臺酒均被評為白酒第一名。
上一篇:貴州茅臺酒廠
下一篇:周恩來總理一生關心茅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