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擲酒瓶震國威
1915年,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美國舊金山舉辦了集世界各國精品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這是20世紀初舉行的世界級的最大的一次國際博覽會。美洲巴拿馬運河于1881年動工開。1903年美國強迫巴拿馬國簽訂不平等條約,而取得了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權。1912 年初美國國會準備在運河竣工之日召開國際性的大博覽會以示慶祝。博黃會的宗旨是:交流人類知識,促進世界文明進步。1912年3月,我國政府收到了美國總統塔夫托發來的參加博覽會的邀請書。其后,美國政府又特派專員來華“勸導中國官商赴賽”。當時,中華民國政府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批示工商部籌劃。1913年6月,成立了“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由工商部、農林部、教育部、交通部、財政部配合組織籌備工作,各省也相繼成立了“赴賽出品協會”。負責征求產品。
貴州在應征收集商品時,自然首薦了由茅臺的“成義”、“榮和”酒作坊分別送展的樣品酒。農商部以“茅臺造酒公司”的名義,統稱“茅臺酒”送出(由此引發了獲獎后兩家燒房獎牌之爭的風波)。
當時,茅臺酒裝在一種深褐色的陶罐中,包裝本身就較為簡陋土氣,而且又是陳列在農業館,雜列在棉、麻、大豆、食油等產品中,一點也不起眼。因茅臺酒有在南洋勸業會獲獎的歷史,很受中國代表團推重。有代表怕這樣有競爭力的展品被埋沒在農業館,于是提出將茅臺酒移入食品加工館陳列,以方便突出其位置。搬動時,一位代表不慎失手,一瓶茅臺酒從展架上掉下來摔碎了(此即后來傳為佳話的“怒擲酒瓶”故事來源)。陶罐一破,酒香四溢。中國赴賽監督陳琪等人在南洋勸業會評獎時就品嘗過茅臺酒,在舊金山中華會館的宴請中,喝的也是茅臺酒,知道茅臺酒醬香馥郁。且有空杯留香的特點。于是靈機一動,建議不必換館陳列,只需取一瓶茅臺酒,分置于數個空酒瓶中,并去掉蓋子,敞開酒瓶口,旁邊再放上幾只酒杯。正好利用農展館展品氣味不濃,閑人不多的特點,任茅臺酒揮酒香氣,隨專業人士品嘗。
茅臺酒酒香主要是由酒中的代謝產物產生,敞開的茅臺酒能夠充分暴露出更為濃郁的香味。此舉果然非常奏效,博覽會會場里的參觀者們紛紛尋香而來。更有好奇者順手拿起酒杯,爭相倒酒品嘗,一致交口稱贊。農展館因之一時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很快產生了轟動效應。
中國展品以農產品為重頭,故大部分陳列于農業館中。茅臺酒以酒香為媒,產生轟動,吸引了大量看客,不僅自身為公眾所認識,成了眾多展品中的明星,而且為中國整個農業展品招徠了眾多的參觀者,大大增加了人們認識和了解中國展品的機會。
茅臺酒在農業館展出的過程中,已經通過“酒香為媒”的轟動效應成為博覽會上的明星,故可以跳過評審團的評比,直接由高級評審委員會授予榮譽勛章金獎。因此,在所有榮獲金獎的中國名酒中,也只有茅臺酒才能獨享“世界名酒”(World Famous Liquor)的美譽。稍后于 1916 年,同樣是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美國南加州又在風景如畫的海濱城市圣迭戈召開了一次“巴拿馬加州萬國博覽會”,由于“中國名酒風味獨特,又以冰晶而顯其長,受到西方各界人士的青睞”,茅臺酒又再次榮獲“金獎”。對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原軍銜恢復辦公室主任賈若瑜將軍詩曰:“玉液嘉珍奪金牌,飄香萬國招遠來。時人不酌丹桂酒,太白遺風在茅臺。”
受兩次獲獎的啟發,如今新包裝的茅臺酒在包裝盒里增加的兩個酒杯創意,不僅有裝飾和實用價值,更有紀念巴拿馬世博會的文化意義。
上一篇:三家“燒房”逐漸成形的歷史---三家歸一譜新篇
下一篇:清代文人吟茅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