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廠起源
珠江源流之一的南盤江,有一段是貴州與廣西的界河。而位在這界河上端,近黔、滇接壤處的一座山城,此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興義市。自古即有“滇黔鑰匙”或“西南屏障”之稱。
這兒的居民既善釀酒,亦能豪飲。南盤江畔布依族的傳統習俗,每逢風調雨順之年,家家釀米酒,戶戶腌臘肉。次年元月,即邀親朋好友聚飲“豐收酒”。屆時,賓主依次入座,頻頻舉碗干杯,輪流唱著酒歌,歡慶人壽年豐。所有酒歌當中,最有名的是“開缸歌”,其詞為:“米酒綠中央,開缸十里香,下河洗壇子,醉倒老龍王。”此俗由來久遠,應可溯自明代。
據清文宗咸豐四年(1854)編纂的《遵義府志》載,邑人的“黃糯谷、紅糯谷,為釀之具”,其釀制的酒品有“竹葉酒、米酒、包谷酒、刺梨酒”等,但最有名的首推大曲酒,此大曲酒產自府親轄之爛木廠,為郡之名酒。
1951年,在舊燒房的基礎上,建成“興義縣酒廠”,起初只生產些普通的白酒。1973年時,推出高檔的“南盤江窖酒”。1982年時,廠方有鑒于日本清酒極為暢銷,以及國際市場日趨低度化,乃以酒度55°的南盤江窖酒為基礎,經過上百次的試驗,終在翌年試制“貴州醇”成功。1988年,因興義由縣升格為省轄市,遂易名為“興義市酒廠”。1992年時,為利于行銷,再把廠名改為“貴州醇酒廠”。
主要產品
貴州醇
本酒選用優質高粱、小麥為主要原料,以大曲為糖化發酵劑,汲取清洌甘爽的地下泉水為釀造用水,采用傳統釀造工藝,并以多年泥窖進行固體發酵,經續糟配料、混蒸混燒、低溫發酵、量質摘酒、貯存老熟、降度除濁等一連串工序后,再以精湛秘法,精心勾兌而成。
品味殊榮
貴州醇屬濃香型大曲白酒,酒度為35°。酒液清亮透明,酒香濃郁持久,酒質醇和綿軟,入口低而不淡,飲后不會刺喉,回味舒適悠長,《歐洲時報》對其贊譽有加,撰文盛稱:“飲前香味四溢,飲后舒暢神怡。飯后飲貴州酬,神仙自嘆不如。”
這酒的最大好處,在于加冰水和冰塊之后,其顏色不變,且不渾不濁。碰上干杯劇飲的場合,應付起來,比較輕松裕如,不虞被人放倒;再加上其酒度本低,即使不勝酒力的人,也能雅上個兩杯,更讓人覺得如魚得水,一下子功力陡增。因而備受歡迎,成為酒國新寵。勸君把握分際,必然妙用無窮,化干戈為玉帛,實不可無此君。
本酒一經上市,備受各界矚目。翌年(1984年)即相繼獲得貴州省科技成果獎、貴州省優秀新產品獎和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銅杯獎。1986年,被評為貴州省名酒,并與南盤江窖酒雙雙獲得銀樽獎。目前擴充甚速,產量激增,不僅得意于中國各地,而且正暢銷于法國、德國、 美國、日本及東南亞各國。實力之“強”,后勢之“勁”,一時罕出其右。
轉載注明:中國酒志網(www.y17178.cn)
技術服務:13949020132 業務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網會員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備案號:豫ICP備16020934號-2 ICP證:豫B2-20213045
酒志網:匯聚酒廠歷史精髓,名酒百科全書,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長廊。實時追蹤國內外酒行業最新動態,
提供專業陳年老酒與名酒收藏估價及回收咨詢服務,助力SEO優化,引領酒文化探索新風尚。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假酒.過期酒.劣質酒等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