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過去半年的整體行業走勢看,2015年下半年白酒行業的整體特征應該是穩中有增。那么,撬動酒企下半年業績增長的五大支點有哪些?
支點一:產品細分性增長。產品細分性增長就是根據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對產品再細分性的增長。以往,酒企推廣產品的場所通常就是宴會和節慶日。當前,企業必須根據消費購買行為的變化,對產品實施再細分。這種再細分可以是縱向的購買能力細分,按照購買能力與產品結構實施的再細分。如宴會酒,我們可以根據鄉村宴會、城鎮宴會、縣級市場宴會、地市級城區宴會,以及省會級宴會實施細分。
隨著消費層次的個性化,只有通過產品細分才能實現與消費需求的無縫隙對接。對于絕大多數企業而言,在完成大單品或者爆品戰略的時候,必須根據消費需求多層次、多元化的特征,通過進一步細分來實現對消費需求的滿足。
支點二:市場結構性增長。市場結構性增長是根據不同市場的成長周期,來制定推動市場增長的策略。進入成熟期的白酒行業整體處于擠壓式增長的狀態。在這種環境下,市場的成長進入競爭性增長階段。而要想實現競爭性增長,就必須根據不同成長周期市場的增長點,推動市場增長。
成熟市場的增長是進攻性增長。大多數企業的成熟市場總是處于防守階段,只有競爭對手發起進攻時,成熟市場的主導競品才開始打阻擊戰。現實中,一方面是企業對成熟市場的增長潛力缺乏認識,另一方面是企業對成熟市場的市場占有率沒有明確的指標。我們為市場地位提供的判斷標準是“一三五”。即市場占有率達10%是企業市場成活的基本標志,市場占有率達30%是企業市場領導地位的標志,市場占有率達50%是企業市場壟斷地位的標志。而我們的建議是,成熟市場必須達到50%的市場占有率,才能意味著該市場真正成為了企業的戰略性市場,才能做到“我的地盤,我做主。”成長型市場是爆發式增長。經過上半年的市場基礎運作,只有在下半年實施爆發式增長,成長型市場才能逐步向成熟市場發展。
怎么實現爆發式增長呢?找到成長型市場成長的敏感區間,實施掠奪式的增長。這個時候要求企業能夠按照聚焦式的投入,實施階段性的專項政策,推動市場階段性銷量爆發。
支點三:團隊競技性增長。任何一項工作的成功,人都是決定性因素。要想實現下半年的增長,人是不可以忽略的因素。企業要想從團隊方面實現市場的增長,就必須按照“人讓人動人不動,政策調動積極性”的基本原則,制定專項的績效考核政策,通過專項的績效政策實現對團隊積極性的調動。
一方面是激勵政策。按照“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基本原理,制定下半年銷售目標達成專項獎勵,讓團隊為達成任務處在亢奮狀態。另一方面是處罰措施。針對達不成目標任務制定專項的處罰措施,讓有困難的團隊成員為困難找方法。現實中,很多團隊成員發現完成目標有難度的時候,基本上采取了放棄的態度,工作也處于“休克”狀態,而激活他們就需要獎、罰并用。
支點四:“雙管式”增長。眾所周知,營銷的成長有兩種方式,即平行增長和垂直增長。所謂平行增長就是橫向的增長,就是依靠產品與市場的數量增加實現的增長。垂直增長就是縱向的增長,就是在產品和市場數量一定的前提下,實現體系內的結構性成長。
究竟是采取平行增長的策略還是垂直增長的策略,取決于不同的企業。對于區域強勢品牌而言,其已經在板塊市場實現了霸主地位,在現有基礎上的增長進入了瓶頸,進一步實現快速增長的大門已經關閉的情懷,就適合采用平行增長。而對于一線品牌而言,因為已經完成了全國布局,產品體系也非常完善,依靠產品及市場的數量規模增長的空間有限,只能在體系內實施結構性的垂直增長。
支點五:“海星式”增長。海星是深海中的一種魚類,這種魚有著非常強的生長繁育能力。這種魚即使是被切成碎片放人大海中,每個碎片都能很快成長為一條海星魚。后來,海星的這種成長方式被管理學家引用到企業成長的原理中,稱為“海星式成長”。
我們這里說的“海星式”增長,主要是營銷組織職能式成長,比如,通過品系分割建立新的營銷體系,成立品系事業部,通過新團隊、新產品、新客戶的建設,實現快速的爆發式成長。這一點,瀘州老窖是成功的典范,而郎酒的快速成長也是海星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