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價格事關戰略,堅守價格,就是戰略定力的表現。
近期,筆者調研了北方多個區域的白酒企業,總體感覺是,調整依舊在持續,市場需求不旺,與2014年相比并沒有明顯改觀,中小型企業甚至感覺到市場還處在下渭通道中。
行業到底走勢如何?我們是不是可以根據極少數已經公開增長數據的上市公司來判斷呢?現在來看可能還不到時候。對于“弱復蘇”這樣的行業走勢判斷,一位大企業的高管頗有代表性,“這個判斷已經被我們的上層領導聽說,所以給銷售層面定出了增長的目標,但從前幾個月的市場來看,不可能!”對于2015年的發展,多數企業表示,“能跟去年持平吧!”這背后的潛臺詞其實是市場依然不樂觀。需求不旺背后的因素顯而易見,實體經濟疲軟,反腐持續深化中,對白酒這樣的非必需品所產生的影響在持續發酵中。
我們注意到一個顯著的變化,白酒企業的領導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愿意探討如何賣酒,如何增加銷量,而對于戰略層面的則不愿意過多探討。也就是說,大家更關注“術”,而非“道”。當然這很好理解,形勢好的時候,大家把目光放得更遠,更愿意探討未來,但對當下的局面,則急于應付。
5月25日到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并主持召開七省市負責人座談會。他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應勢而謀”。“保持定力”,就是說仍然要保持穩定的宏觀政策基調,不因為上半年的經濟形勢波動搞類似“四萬億”的大規模刺激;“應勢而謀”,則是要隨時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隨時調整財政和貨幣調控政策的節奏和力度。對于白酒行業而言,筆者認為,習總書記的這十字方針的兩句話順序換一下更有借鑒意義。對于當前形勢,白酒企業在應勢而謀的同時,更要有戰略定力。
大眾價位幾乎已經成為行業潮流,很多企業開始調整產品運營重心,將價格重心由高價位向中高價位或者中檔價位調整,甚至低檔價位,這可算是應勢而謀的典型性做法。但問題是,在今天的局面下,價格真的是越低越好嗎?事實上,價格事關戰略,堅守價格,就是戰略定力的表現。
個人的看法是,高端酒細分市場仍在,沒有消亡,高價位產品對白酒企業的戰略意義仍然存在,在延伸產品線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堅持高端酒的運作。所謂的高端酒是個相對的概念,茅臺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是高端酒品牌,水井坊對該企業來說也是高端酒,而“1915衡水老白干”則是衡水老白干的高端酒。
對于一個白酒品牌來說,高端酒產品的成功與否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在過去的快速增長的十年,取得成功的企業普遍進行了一場“品牌再造運動”,這個運動的關鍵是通過高價位產品的成功運作提升母品牌價值,當然前提是高價位產品必須取得成功,有相當的市場占有率,而絕非一個形象性的產品。行業的這種營銷運動背后的支撐點在于白酒產品的消費特性,多年來中國的白酒已經形成了“以價論值”的消費習慣,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是,消費者對于一個陌生品牌往往首先關注其價格,喝完一場酒后經常會說,“我今天喝了多少錢的酒,而對于品牌的印象反而有點模糊”。看起來是白酒的價格決定了價值,但這個價值的形成是需要付出“成本”的,那就是不斷增加該產品的消費人群的數量,數量越多,該價值得到的認可程度也越高。所以,高價位產品對白酒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必須保住這個陣地,維持已有的市場規模,提高自己的占有率。
而且,高端酒市場對于白酒企業來說仍然是個現實存在的市場,只是這個市場的容量變小了。當前這個細分市場的焦點是“占有率”之爭,那么白酒企業應該迎難而上,去爭取更多的市場占有率,這是為未來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