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即將走向尾聲,在這一年整個葡萄酒行業都在進行調整和探索。這一年,行業進入到了冰冷期,前三季度國產葡萄酒上市企業的營收和凈利雙降成為行業基調,雖然是多方因素所致,但也讓發展多年的中國葡萄酒行業有了更多的思考。
經歷過萌芽期、成長期和漸理性期,當前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格局也發生了幾個比較明顯的變化:
首先,自2005年進口葡萄酒關稅大幅降低以來,國外的葡萄酒越來越多地進入到中國,搶占了中國不少的市場,這也是中國葡萄酒企業今年前三季度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統計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酒類進口量達到600,049,518升,進口額近21億美元,數量同比增長22.93%。
其次,國產葡萄酒巨頭獨大的格局被打破,有更多的國內中小葡萄酒品牌和個性化酒莊脫穎而出,消費者的選擇呈現日漸多元的局面。以往中國的葡萄酒市場有張裕、長城、王朝三大巨頭,但是近兩年,行業對“三巨頭”的提法越來越少,如威龍等品牌的低調成長,以及各地葡萄酒企業的穩扎穩打,使得部分巨頭原有的巨大優勢不再,不同陣營之間的葡萄酒企業的差距日漸拉小,市場各品牌形成了“你中有我,此消彼長”的趨勢。
中國葡萄酒市場格局悄然改變
今年10月,在中國葡萄酒產區·酒莊·佳釀推評活動中,張裕、莫高和吐魯番樓蘭、寧夏西夏王等八家企業榮獲中國葡萄酒產區龍頭企業和優秀代表性企業獎,中糧君頂酒莊、怡園酒莊和鄉都儀爾酒莊等十家酒莊獲評中國葡萄酒產區最佳個性化酒莊獎,這些獲獎企業或是因為先進的理念,或是由于出色的品質和營銷,當中有不少都可稱作是葡萄酒未來的新銳。
無論是從國外葡萄酒發展經驗還是對國產葡萄酒發展預測來看,一個呈現“鈍角三角形”結構的葡萄酒產業必然是缺乏活力的。只有拉長葡萄酒消費的“塔身”部分,形成品牌梯隊,整個產業才能保證旺盛的發展后勁。當前,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格局已經并正在發生變化,傳統的“三巨頭”陣營已然動搖,威龍、中信國安、莫高等企業積聚上升能量,一批具有各地產區鮮明特點的個性化酒莊及葡萄酒品牌崛起并在市場中凸顯出來,進而形成了三個層級相互交叉并角逐的格局。這樣的格局變化,因其中企業與品牌在不同區域市場上互有交叉,而表現得并不明顯,但卻是在潛移默化中已經悄然改變。由此,那些新興的個性化企業,也進入到了我們的關注視線中。
多元需求創造包容性市場
目前,中國已經躍居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國際葡萄酒與烈酒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葡萄酒市場,消費擴容為中國葡萄酒品牌迎來巨大機遇。而經過中國創辦較早的葡萄酒企業和進口酒商的培育,中國的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知越來越多,多元化的需求給不同類型的葡萄酒企業提供了生存空間。
以君頂為例,作為一座具有多種功能的葡萄酒莊,君頂通過構建遍及全國的“君頂酒莊”葡萄酒專賣店和成立“君頂華悅俱樂部”,開創了專屬于酒莊酒運作的商業模式。而怡園酒莊則是通過一步步的探索,從開設專賣店到在各地創辦沙龍店,再到創立福建怡宴餐廳,以注重體驗式的推廣,讓怡園酒莊在行業內從一個家族經營的精品小酒莊成為了眾人皆知的名酒莊。
一個個新銳的出現,使得中國的葡萄酒發展道路多了很多種可能。那么,從這些新銳企業的崛起來看,有哪些因素是促進它們成長的關鍵呢?企業自身又存在哪些好的基因?我們不妨來進行一下拆解。
發現“新銳”成長基因
第一,優質的葡萄酒品質。
本期專題的第一篇文章中,列舉了幾個表現優秀的企業,除了君頂地處山東蓬萊之外,樓蘭、西夏王、怡園都屬于西部的企業和酒莊,并且產品多次在國際上獲獎。西部產區近些年的產地優勢開始被行業和消費者所認可,嚴謹的生產理念也為中國葡萄酒的形象大大加分。在這樣的背景下,優秀的產品品質給了這些新銳企業強大的發展基礎,也是能夠在傳統的葡萄酒企業之外獲得發展機會的重要原因。寧夏西夏王葡萄酒業集團董事長王宏表示,中國有很多優秀的葡萄酒產地,需要打造中國專屬的葡萄酒風格,這就需要堅持精心種植和釀造,西夏王從寧夏第一家葡萄酒廠走來,30年的精心孕育,形成了其原生、原釀、原產地的釀造理念。
第二,獨辟蹊徑的發展思路,專注打造個性化。
怡園酒莊相關負責人向筆者透露,早在2002年怡園開始正式出產葡萄酒之后,他們曾經在傳統的渠道里面進行過嘗試,但是當時張裕、長城、王朝等國產葡萄酒品牌表現強勢,“渠道機會被它們所壟斷”,所以怡園開始嘗試直營的方式開店,并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思路,目前形成了“專賣店+沙龍店+怡宴餐廳+電商平臺”的綜合銷售系統。而樓蘭則是在中外結合的思路下打造個性化的品牌形象。不論是從產品包裝和特點,還是在推廣思路上,樓蘭都注重結合葡萄酒文化做工作,將獨特的西域歷史文化融入產品,在同質化現象嚴重的葡萄酒市場中,格外引人注目。
第三,不拘一格擴展市場。
快速變化的時代給了葡萄酒企業更多的拓市道路,O2O、社群化營銷等方式在這些新銳的發展過程中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處在巨頭和“次巨頭”之外的葡萄酒企業和酒莊,整體來講屬于“精而美”的類型,沒有巨頭們的巨大體量和縱深全面的經銷商網絡,但是擁有自己的優勢特色,這就造成了這些新銳企業各有自己的招式來開拓市場,產品尤其在特殊人群中非常受歡迎,比如怡園酒莊,莊主是位從印尼歸國的福建籍華裔,其女兒陳芳也就是少莊主有著美國留學經歷,酒莊的推廣非常具有時尚性,怡園酒莊莊主晚宴等形式為酒莊酒的推廣集結了不少意見領袖,再配以各地的沙龍店,使得怡園酒莊成為了具有體驗性的時尚好酒的代名詞。而西夏王近兩年開發出了外交使節酒,通過中國駐外使館系統,來實現品向外推廣和提升。可以說,新銳們各有“奇招”,走出了屬于自己的差異化道路。
從產業結構的角度來看,新銳們地處第一陣營和第二陣營之外,相比張裕四五十個億,中糧長城二十個億以及二線陣營莫高、中葡等兩三個億左右的體量來說,還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從發展基礎和當前表現來看,它們有向第二陣營進發的可能性,優勢就是精品化的產品和獨具個性的營銷推廣。當前是一個變革深刻發生的時代,傳統的葡萄酒企業面臨著轉型,各種各樣的機會都有可能造就新的傳奇。中國的葡萄酒市場格局已經發生改變,未來,是否還有新的企業異軍突起,給行業帶來新的希望,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