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14年白酒行業的市場數據尚未出籠,但是其結果是不難預測的,那就是白酒行業的主要指標將是負數,即產量不增長、銷量將減少、利潤會陡降。
對于這樣的結果,我想,行業基本上可以心平氣和地去接受,然而對于導致如此結果的原因,政策或政治在其中起的作用與反作用是驚人的!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2012年11月19日爆發的“塑化劑事件”,只不過傷了白酒的皮肉,最多不過打掉了幾顆牙而被隱忍地吞下罷了。而同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頒布的“八項規定”則不同,它一拳又一拳地打得白酒暈頭轉向、傷筋斷骨、上吐下瀉、身受重傷、原形畢露,連同在“黃金十年”期間賴以成名的政務消費功夫也幾乎被廢了,真正地傷到了白酒的內腑。
“黃金十年”白酒大約產量增長3倍、銷量增加5倍、利潤增加10倍。如此業績,政務消費當居頭功。而當前許多以高端白酒為主的企業業績大幅下滑,有些甚至下滑到了慘不忍睹的地步,同樣離不開政策或政治的因素。要知道,在過去,高端白酒幾乎就是政務消費的代名詞。
或許有人會問,政務消費又何罪之有呢?其實,問題不在于政務消費白酒,而在于怎樣消費白酒。過去的“黃金十年”,高端白酒的消費基本上就是政務消費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商務消費,而政務消費中的絕大部分又是超出規定的公款消費。超出規定的公款消費的實質是什么?一句話,就是違法亂紀。
由此看來,白酒的“黃金十年”竟然是建立在違法亂紀的基礎上。這樣的結論讓白酒情何以堪?雖然我們可以為此找到很多理由來為自己開拓。不過,我們在為“黃金十年”尋找存在的合理性的時候,不要忘了想一想,“黃金十年”對白酒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黃金十年”到底給白酒帶來了什么積極的東西,“黃金十年”到底給白酒消費者貢獻了什么價值?如果我們的結論是肯定的,那為什么一個“八項規定”就終結了白酒的傳統政務消費,并引發一場白酒行業的全面滑坡呢?那些在“黃金十年”推動行業快速發展的力量到哪里去了?那些暢飲十年的政務消費及商務消費的人又到哪里去了?如果我們的結論是否定的,那為何鮮有白酒行業人士對此進行深入的反思與行動呢?
為超出規定的公款消費行為笑臉相迎、推波助瀾、全力協作的白酒行業,迷失了與消費者對接之路,還有意無意地助長了社會的不正之風。這樣,既傷害了行業,又危害了社會。所以,
白酒行業在“黃金十年”掙了錢,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
如果此輪白酒的調整僅僅是就生意而生意的調整,不能真正引入正義性,不能切實肩負相應的社會責任,即使此輪調整看上去很美,即使白酒經營數據重新飄紅,即使白酒人群又意氣風發并歡呼雀躍,如此這般的調整仍然是不到位的,仍然有一天會重蹈“黃金十年”的覆轍!
換句話說,目的的正當固然重要,手段的正當同樣重要,有些錢,白酒是不應該去爭的。比錢更重要的是白酒的良知。這次白酒的深度調整,必須在正義的基礎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