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不爭的事實。茅臺的任何一個重要舉措都不只是茅臺自己的事情,而是關乎整個白酒行業的事。也因此,茅臺的任何一個動作也總會引起全行業范圍的廣泛熱議,更何況,繼去年茅臺放開經銷權之后,茅臺再出“狠招”,進一步調整了其專賣店政策。此消息一出,即有人計算得出,相比2013年7月6000萬元的門檻,今年最低完成800萬元左右的進貨就可拿到飛天茅臺代理權,條件可謂寬松了很多。茅臺再擴營銷網,是出于什么考慮?對其自身將有何影響?對于白酒行業是利還是弊?非一般的放量背后,又折射了茅臺怎樣的調整邏輯?對此,我們邀請了幾位茅臺的專業研究人士,聽聽他們怎么說。
茅臺新政意在“掃盲”
觀點供應:否極泰合伙基金執行合伙人:董寶珍
布局盲區市場,搶奪優質經銷商保量,對于茅臺來說實在無可厚非。茅臺采取調低門檻而非直接降低出廠價的方式,來平衡自身利益和行業影響的做法,也顯示出茅臺的企業責任感。
茅臺此次的調整有一個重要關鍵詞,那就是“空白區域市場”。綜合來看茅臺的專賣店覆蓋情況,中國共有3400多個區縣,但茅臺總共有1810家專賣店,由此可知,有將近一半的區縣是沒有被茅臺專賣店直接覆蓋的。因此,茅臺這次出臺的新政意在“掃盲”。
第一,原來高端酒旺銷,茅臺沒有余量向空白區域投放,這使得中國本土市場有一半是茅臺銷售網絡未覆蓋的盲區。但現在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茅臺有部分余量可以向這些“盲點”市場投放。對茅臺來說,這其實是很自然的事情。
第二,茅臺現有的專賣店網絡建成于10年前,其銷售網絡的基本框架是基于10年前的社會經濟狀態構建的。但在這十年間,中國經濟發生巨變,茅臺的市場網絡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形勢,變革是勢在必行的。
第三,在當前的酒業形勢下,市場需求資源和渠道資源是各大酒企爭奪的核心資源,原來企業的競爭是搶消費者,現在的競爭演變更為激烈,直接去搶奪有資源、有渠道的經銷商,茅臺今年也而臨增長壓力,大量未覆蓋的盲區正是茅臺可待挖掘的潛在市場。布局盲區市場,搶奪優質經銷商保量,對于茅臺來說實在無可厚非。
其實,客觀來看,茅臺作為行業龍頭,其制定的一些策略的影響從來都是全行業范圍的,茅臺采取調低門檻而非直接降低出廠價的方式,來平衡自身利益和行業影響的做法,也顯示出茅臺的企業責任感。除了“搶商”,很多人對茅臺新政的議論還聚焦在“價格”方面。
對于價格方面,有人擔心新經銷商涌入進來,會擾亂現有茅臺價格。我認為這種擔心大可不必。需要明確現在茅臺、五糧液的價格都不是正常的,即產品價格不是正常的市場需求和價值的反應。酒業調整期,消費形勢的大變動影響了人們的情緒,大家對于市場表現和價格預期大都持消極和悲觀態度,在行業突變時,為了盡快出貨定價都比較盲目,驚恐定價或者是叫情緒化定價并不是市場真實的供需情況的反應。
那么,市場真實的情況又是什么樣的?對于茅臺的價格又該有怎樣的預期和判斷?我認為,目前包括茅臺價格在內的高端酒價格仍然走低,主要是因為市場信心不足。從市場需求來看,2013年茅臺向市場投放了1.5萬噸貨,在大家都說渠道庫存嚴重時,其實際的供給量卻創造了茅臺的歷史新高,由此可見茅臺的需求真實而巨大。也基于此,我們應當對茅臺的價格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