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下午,第四屆中國(貴州)酒博會展會在貴陽拉開帷幕。據了解,本屆酒博會共吸引簽約項目3614個,其中,投資類簽約項目258個,合同約定金額2020.9億元;貿易類簽約項目共3356個,貿易總額1042.85億元。本屆酒博會以酒為媒,搭建了開放的平臺,有效地促進了消費、引導了生產、促進丫流通、推動酒類行業的交流與合作。
記者從酒博會組委會獲悉,經初步統計,為期四天的酒博會共有來自全球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家知名酒企、6000余家采購商參加酒類展示、酒類貿易、投資洽談等活動;共計218540位參觀人員進入酒博會現場,現場貿易總額達29 9億元。
【酒博會之亮點集結】
亮點一:“世界酒業聯盟”掛牌成立
9月9日上午,由全球泰中文化經濟協會(亞洲)、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中國海關協會、新西蘭葡萄酒協會(大洋洲)、WM3德國/奧地利酒業發展推廣協會(歐洲)等五大洲的100多家酒協會、企業集團發起成立的“世界酒業聯盟”正式揭牌成立。聯盟的業務指導部門為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執委會,聯盟秘書處設在中國貴州省酒業協會,并將設立“國際酒業研究院”、編制《中國酒業白皮書》、“中國酒業綜合指數”等,積極促進酒產業發展研究。
亮點二:仁懷醬香酒推介會收獲大
同樣是9月9日上午,仁懷市委、專政府協同仁懷市近百家酒企在貴陽國際會展中心5號館舉行了醬香酒中國行(貴陽站)推介會。面對國內白酒行業的嚴峻形勢,仁懷市通過鼓勵白酒企業在大中城市建立營銷展示中心,助力企業引進和培養營銷人才和策劃“仁懷醬香酒中國行”營銷推廣系列活動,幫助仁懷酒企渡過難關。此次在貴陽的推介活動恰逢酒博會,仁懷市政府出資申請5號館作為仁懷館,并組織本地100多家白酒企業集中推介展示。本次推介會上,現場完成酒類貿易簽約220億元,項目投資簽約40億元,投資項目包括生態小鎮建設、酒類擴能技改項目等,可謂收獲頗豐。
亮點三:茅臺帶頭走親民路線
茅臺走親民路線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茅臺酒價格親民,引發購買現場人潮涌動。記者發現,專門為2014年第四屆中國(貴州)酒博會出品的茅臺酒紀念版的價格僅為999元/瓶,消費者大呼“物美價廉”,正如一位消費者所說:“質量有保證,價格還不貴,而且還有紀念意義,機會實在太難得了。”記者注意到很多消費者都是批量購買的,名酒的號召力可見一斑。其二,高調宣傳自建電商平臺,給消費者提供更多購買渠道。記者注意到茅臺的展廳內堆滿了大量其自建電商平臺的宣傳單頁,并積極向參觀人員分發。據現場的茅臺工作人員透露,這是自今年9月茅臺集團自建電商平臺被關注后,首次在全國性展會上面對公眾高調宣傳電商平臺。其三,茅臺定制酒滿足消費者個眭化需求。據茅臺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消費者既可以在外觀、文字、包裝樣式等方而尊享個眭化服務,還可以在年份、度數等酒質方面進行高級定制。”現場有不少消費者就在進行定制體驗。
亮點四:眾酒企“扎腰”叫賣
本次灑博會上,貴州名酒一反價格走高的常態,紛紛都將“腰部產品”擺在展廳最顯眼的位置熱力叫賣。比如茅臺展廳中,部分茅臺系列酒均打出了“買一贈一”的親民政策,吸引消費者體驗、購買。而且茅臺集團其他子品牌,如茅臺醇也被放到顯眼的位置進行宣傳展示,皆因其“綿柔醬香”的口感和大眾可接受的價格水平具有傳播亮點。五糧液展館中則將五糧醇與52度五糧液捆綁促銷,賣一瓶五糧液贈送一瓶五糧醇,以此來帶動五糧醇的推廣和普及。習酒不僅將價格為108元的雙喜酒和價格為128元的福喜酒作為主要宣傳對象進行展示和解說,還將老牌產品53度金質習酒從300多元調低到200多元,吸引消費者眼球。青酒和金沙酒業也將傳播重點放在了百元左右的產品上,并通過“買一贈一”的活動賺人氣。而珍酒則將珍酒1975的零售價格從400多元下調至198元,成為名副其實的腰部隊伍中的一員。值得注意的是,眾酒企“扎腰”叫賣也確實贏得了消費者的關注與購買,會場的參觀
者人手幾瓶酒就是證明。
【酒博會之精彩觀點】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司長陳國凱:酒類行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
中國是酒類生產和消費大國,酒類總產量和人均消費量都位居世界前列,酒類行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目前,釀酒工業已經成為年產量超過7500萬千升、銷售收入超過8000億元、利潤額超過1000億元的重要產業。酒類流通行業已經成為經營商家超過300萬,消費額超過9000億元,進出口總額超過30億美元的特殊行業。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王琦:預計白酒業2015年底至2016年調整到位
過去,不管資金來源,只要出現高檔酒消費,可能就有問題。現在,非公款消費白酒,管理相對放松,市場敢消費了,政策也明晰化。政府制定了招待標準,什么級別適用什么標準,消費什么價錢酒,已明朗,老百姓也敢消費了。去年大家都還在觀望,今年大家則認識到必須調整。調整后,白酒業還是會向好的方向發展,預計白酒業2015年底至2016年調整到位,未來白酒業仍可能實現雙位數增長。
廣東省酒類專賣管理局副局長朱思旭:中國白酒行業的七個“新常態”
白酒行業未來的“新常態”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第一,政策和法律。限制“三公消費”將成為一項在未來長期執行的政策,且“醉駕入刑”也將執行地越來越嚴格。第二,增長速度。白酒行業未來一段時期內的增長速度將在個位數徘徊。第三,產品結構。將從啞鈴型結構轉向金字塔型結構。第四,食品安全。安全是永恒的主題,食用酒精標注關乎誠信問題,將成為一種趨勢和常態。第五,產能過剩。產能過剩是一個相對概念,品牌力強的產品則不存在過剩問題,而品牌力弱的產品則會因其消費動力不足而導致產能過剩。于是,品牌彌足珍貴。第六,同業競爭。葡萄酒和洋酒將會侵吞部分白酒市場。第七,消費文化。理性將成為未來消費文化的主流。
左右腦策略咨詢機構總經理權圖:醬酒迎來戰略發展期
隨著調整的深入,未來十年,白酒行業將以改革為主線,商務消費會繼續放大,民間大眾消費以品質為核心,以純糧固態為核心的高品質白酒比重會快速上升,貴州醬酒迎來重大利好。前五年醬酒的大勢崛起只是醬香市場預熱的一個階段,從長期來看,醬香未來5~10年是白酒行業唯一能快速上升的香型和品類。
從白酒香型和品類看來,未來濃香、清香和醬香將成為市場主流,其他小眾香型成為補充?其中,濃香的市場份額在下降,清香在部分區域市場優勢明顯(華北),醬香在全國市場快速上升,醬酒的興起是第三次白酒品質升級,是中國白酒最后的一次品類機會。而其他小眾香型,由于消費基礎的薄弱和產業群體的市場弱勢,未來只能成為補充。醬香之后,中國白酒香型格局將全部完成。
【酒博會之行業啟示】
第四屆中國(貴州)酒博會已經順利閉幕,縱觀會期各項會議開展的宗旨、各個酒企采取的行動以及消費者的購酒偏好我們不難發現,酒博會折射出了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
第一,品牌集中度繼續提升。酒博會上,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一線品牌分布在一號展館,青酒、金沙酒業、林城老灑等貴州二線酒企以及省外主流酒企均分布在二號展館,而貴州其他酒企則分布在五號及七號展館中。筆者走遍每個展館后發現,人氣最旺的是一號展館和二號展館,無論是采購商還是消費者,都受到品牌的吸引與驅動。面對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名酒的促銷活動,消費者趨之若騖,那種購買熱情足以說明一線名酒的價格如果穩定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大眾消費者完全有能力對其產能進行承接。習酒、青酒、金沙酒業、林城老酒等區域醬酒企業展廳的火爆則充分體現出中低端白酒消費市場是由區域品牌主導的。各個區域市場中基本的產品結構已經形成,隨著品牌集中度的提升,格局將會越來越清晰。
第二,價格更加集中。經過兩年時間的觀望與行動,大眾消費的趨勢已確定無疑,且市場已經檢驗出了大眾消費者所習慣的價位段。此外,中低端產品是用來放量的,而在當前的營銷環境和市場管控水平下,放量則意味著利潤空間的壓縮和渠道動力的不足,于是在集中的價格段上儲備多個產品,有利于企業保持在這一價格段的活躍度和競爭力。因此,酒企的“扎腰”運動仍在繼續,且價格越來越走向集中。
第三,醬酒的品牌化之路亟待創新。酒博會上的主角無疑是貴州的醬酒企業,但縱觀貴州酒企,僅茅臺一枝獨秀,且茅臺的基因與基礎具有不可復制性,因此醬酒的品牌化之路并未形成一套成熟的體系,仍需要企業在挖掘自身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模式創新。
【酒博會之明天會更好】
貴州酒博會是政府主導性極強的活動,政府給予的大力支持確實極大地保證了參展商的數量與質量,但在“長官意志”下舉辦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會忽視展會的效率與效果。比如,堅持固守9月9日為開幕日期,與中秋節重合,導致部分省外采購商的參與積極性下降影響展會效果。又比如,在展會主題和內容規劃上沒有給予省外企業更多的參與機會,導致很多省外企業積極性下降,僅參展一天后就撤展離開,由此可見,省外參展企業僅是為響應政府號召而來,并未有任何務實性的受益和影響。如果能夠更多地參考參展商和采購商的意愿,更多地發揮“省內外酒企互動交流”的平臺價值,那么酒博會的開展則將更具行業意義。
上一篇:進口酒發力中低端,國產酒需保持底氣!
下一篇:經銷商“折騰”有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