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老八大名酒,這個稱號怎么來的?
1963年10月,第2屆全國評酒會在北京召開,含茅臺酒、五糧液在內的8款全國名酒脫穎而出,獲得了“中國名酒”的殊榮,被業內人士稱之為“中國老八大名酒”。
而同年(1963年),代表中國白酒行業標準的名品扎堆之地貴州省,也在省政府的組織下發起了第1屆“貴州名酒”評選活動,展開了貴州名酒實力的pk,而這次評選出的8款產品,不僅都被授予“貴州名酒”證書,相對此前全國范圍評出的“中國老八大名酒”,業內也把這8款貴州酒稱為“貴州老八大名酒”。
真正的貴州老八大名酒,是哪八大?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想普及一個常識,那就是,“貴州名酒”這個評選活動,不止搞過一屆,而是搞過四屆,四屆的時間分別是:第1屆1963年、第2屆1979年、第三屆1983年、第四屆1986年。
正如我們在第1段的介紹,如果非要糾結最原始的“貴州老八大名酒”這個說法,到底是哪八大,那理所當然的,是指的第1屆,也就是1963年“貴州名酒”評選活動評出的那八大,據相關資料記載,分別是貴州的:
茅臺酒——(貴州茅臺鎮茅臺酒廠)
勻酒——(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勻酒廠)
董酒——(貴州遵義董酒廠)
金沙窖酒——(貴州畢節金沙縣金沙窖酒廠)
安酒——(貴州安順酒廠)
泉酒——(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縣酒廠)
鴨溪窖酒——(貴州遵義鴨溪縣鴨溪窖酒廠)
平壩窖酒——(貴州平壩酒廠)
為什么很多品牌,都說自己是“貴州老八大名酒”?
因為“貴州名酒”這個評選前后舉辦了四屆,所以,第2屆,以致后面的第三、第四屆,獲獎的品牌,也拿“貴州老八大名酒”這個頭銜來宣傳,畢竟第1屆評選已經把這個概念推出來了,大家習慣性沿用,也順理成章。
所以現在看很多網絡資料,提到“貴州老八大名酒”到底是哪八個,大家的回答都很亂,說什么的都有,因為大家把四屆參選或獲選的各種品牌都算進去了,各個品牌都說自己是貴州老八大名酒,四屆所有品牌加起來,何止八大,簡直二三十大都有了。說到這里,大家就清楚了,追根溯源,真正的“貴州老八大名酒”就是1963年,首屆“貴州名酒”評選評出來的那八個:茅臺、勻酒、董酒、金沙窖酒、安酒、泉酒、鴨溪窖酒、平壩窖酒。其他二三四屆的品牌,雖然同樣好,但嚴格來講都叫“擦邊球”。
說到這里,很多人又好奇了,那么第1屆是那八個;第2屆,又是哪些品牌獲獎呢?
第2屆“貴州名酒”評選,獲獎的品牌,是這些:
茅臺 勻酒 董酒 鴨溪窖酒
習水大曲 安酒 貴陽大曲 平壩窖酒
注意看:第2屆評選,獲獎品牌仍然是八個,大家習慣性認為,第1屆都叫“貴州老八大名酒了”第2屆又是8個,也叫老八大應該沒毛病。
其實,在第2屆評選中,第1屆曾經獲獎的茅臺、勻酒、董酒、安酒、鴨溪窖酒、平壩窖酒6個都還在,但金沙窖酒、泉酒,被后來的習水大曲、貴陽大曲干掉了。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提到“貴州老八大名酒”很多資料說法不一,因為大家把第1屆、第2屆的都算進去了,這樣一來,何止8大,已經10大了。
而此后的第三屆、第四屆評選,則更加熱鬧,為什么呢?
因為改了規則。
第三屆“貴州名酒”評選,獲獎品牌不再是8個,而是14個,包含了:
茅臺、勻酒、董酒、習水大曲、
貴陽大曲、平壩窖酒、安酒、朱昌窖酒
惠水大曲、陽關大曲、畢節大曲、九龍液、盤江窖酒、湄窖窖酒
第四屆則更加百花齊放,規則也不再是單純評個“貴州名酒”,而是評的“金獎” (也叫省優質產品金獎)、“銀獎”、“銅獎”,這可能跟當時白酒行業的發展崛起分不開。
金獎14個:
茅臺 勻酒
懷酒 董酒 習酒 黔春酒 安酒 湄窖酒 鴨溪窖酒 習水大曲 貴陽大曲 平壩窖酒 茅臺低度酒 飛天牌董醇
銀獎29個:
珍字牌珍酒 金壺牌金壺春酒 頤年春牌頤年春酒 赤貴牌赤貴老窖酒
楠鄉牌楠鄉大曲 畢節牌畢節大曲 習龍牌習龍大曲 芙蓉江窖酒
黔龍牌黔龍液 貴冠牌貴冠酒 南盤江牌南盤江窖酒 楓榕牌楓榕窖酒
習郎牌習郎大曲 夜郎牌夜郎春窖酒 金沙牌金沙窖酒 婁山牌婁山春酒
新峰牌新峰窖酒 黔北牌黔北老窖酒 福泉牌福泉酒 朱昌牌朱昌窖酒
南盤江牌貴州醇 鴨溪牌低度鴨溪窖酒 湄字牌低度湄窖酒 習瓊牌習瓊液酒 黔春牌黔春特醇
銅獎9個:
黔安牌黔安窖酒 大關牌大關酒 息烽牌息烽窖酒 陽關牌陽關大曲 烏江牌烏江酒 漣江牌漣江大曲 雙鐘牌雙鐘窖酒 永恒牌永恒大曲 青溪牌青溪大曲
理清四屆評選情況和評選結果出后,大家就很容易的發現,真正的貴州老八大名酒到底怎么回事了,也就理解了為什么網上說法千奇百怪。
而縱觀全局,在總共四屆“貴州名酒”的評選當中,除了第1屆真正的茅臺、勻酒等8個品牌在內的“貴州老八大名酒”,四屆累計下來,有6款酒連續四屆參評,連續四屆獲選 “貴州名酒”稱號,可以說是當時當之無愧的貴州名酒天團。
連續4屆稱霸“貴州名酒”的6大貴州名酒天團:
茅臺酒 勻酒
董酒 安酒
鴨溪窖酒 平壩窖酒
不管民間怎么傳,各個酒企怎么吹噓自己的老八大頭銜,怎么用后來的參評打擦邊球,唯有這6個品牌,無論你拿第幾屆說事兒,他們都是站得地位最穩的,因為四屆評選,四屆當選,在當時,實力不可小覷。下面,我們來說說其中一款低調大咖的故事。
關于茅臺,因為足夠家喻戶曉,筆者不用多說,大家都能講出一籮筐的故事。畢竟它扛起了整個貴州GDP的半壁江山,也帶動了整個貴州省千億級的產業經濟,并且成為了白酒行業尤其是醬香白酒行業的標準和風向。而細心的讀者或許會發現,每次提到“貴州老八大名酒”的時候,有一個品牌,總是緊跟茅臺之后,看似低調,卻又兇猛,誰呢?就是五六十年代就始就風靡暢銷,八九十年代甚至一瓶難求的“勻酒”。
勻酒:建廠最早的貴州老八大名酒
說起勻酒這個品牌,消費者或許不知,但七八十年代的酒業行家則十分清楚。
這是個1950年就建廠的老品牌,是新中國成立后,貴州、四川地區第1家地方國營酒廠,距今有71年歷史,比茅臺還早一年半,比瀘州老窖早一年,比郎酒早六年,比五糧液早七年。
50年代的開始,勻酒廠的產品“勻茅”就風靡一時,連獲四屆“貴州名酒”稱號,穩站貴州老八大名酒榜首之后,更是一瓶難求。連當時知名的學者吳世芒和當時中國最牛的漫畫家、時任中國美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華君武老先生,都對勻酒贊不絕口。
學者吳世茫評價:勻酒,天下第1酒
在1978年的《新觀察》第四期上,刊登著這樣一篇文章:《勻酒:天下第1酒——學者、作家吳世茫品勻酒》。文章講述了吳世茫先生為自己的摯交、畫家華君武老先生買酒的經歷。
吳世芒在文章中寫到:
前幾天在西郊三里河一家貴州酒鋪子見到‘勻酒’,三十多年前途經都勻時車站賣的就是‘勻酒’。我圖的就是那口小肚大的陶罐,尤其是那小小罐口,用豬尿包皮這么一扎,便萬事穩妥、滴酒不漏。到北京,送給一位愛酒如命的朋友。他一喝之下,大叫此酒只應天上有……
書中還配有一幅由華君武老先生所作的漫畫。這本書目前存于黔南文史館。而這個被吳、華兩位老先生贊為“天下第1”的酒,就是當時的“貴州老八大名酒”之一,勻酒。
70年代,勻酒廠推出的勻38十分受捧,甚至出現了排隊打架都買不上的局面。
80至90年代中期,勻酒還先后獲得了“貴州省優良產品”稱號、貴州名酒稱號、全國首屆優質酒消費者信任獎、黃果樹中國國際名酒節金獎等殊榮,并于1992年與茅臺、五糧液等眾多知名白酒品牌共同征戰日本東京國際名酒鑒賞會,并在一眾參會白酒中脫穎而出,獲中國白酒唯1金獎,此屆日本東京國際名酒鑒賞會對勻酒的評價是:質量上乘,綿柔可口,是世界第1流的飲料,特授予金獎。
不過,由于種種原因,國營性質的勻酒廠在2000年后基本處于停滯狀態。2011年,吳衛紅、盧國利團隊全面控股勻酒廠,通過改制重組,勻酒廠恢復了生產釀造。【吳衛紅、盧國利團隊擁有28年白酒行業操盤經驗、服務過五糧液、締造過瀘州老窖•國窖1573、郎酒•紅花郎等品牌。】
這幾年,很多當初的“貴州老八大名酒”都逐漸隱退甚至銷聲匿跡了,唯獨勻酒這個品牌,經歷了90年代末的破產危機、2010年的改制重組以及后來2013年左右的白酒行業寒冬,依然十分頑強。這兩年品牌推廣除了貴州地區,在江蘇、福建、廣東、河南、廣西、浙江等消費力強勁的省市,十分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