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在5月3日召開的茅臺酒市場管理工作情況座談會上表示,一定要守好“批發價不超過1200元、終端零售價不超過1300元”的兩條紅線。此外,參與上述座談會的茅臺經銷商與茅臺高層達成共識,要高度重視億萬消費者的感受,一定把價格控制在老百姓能承受、喝得起的合理空間。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提出,“如果‘價格上來了,百姓不買了,市場沒有了’就是對茅臺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最大的傷害。
此后的5月18日,一份關于國酒茅臺(貴州仁懷)營銷有限公司下發的《關于追究重慶懷茅商貿有限公司等單位違約責任的通報》在市場流傳,茅臺將對重慶15家違約經銷商進行重罰,即暫停辦理茅臺酒業務。加上今年2月份、4月份處罰的經銷商數量,僅僅一個多月,已有104家經銷商被茅臺處罰。
茅臺此次大規模處罰,看似是為了老百姓,實際對經銷商實則有三重傷害。
第一,茅臺限制了經銷商的利潤。對于"批發價不超過1200元、終端零售價不超過1300元"的規定,有不少經銷商表示難賺錢。
第二,茅臺預付款逐年增加,加大了經銷商的資金壓力。據茅臺年報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貴州茅臺預收賬款分別為14.76億元、82.62億元、175.41億元。
第三,經銷商的名譽受到損害,成了"人民"的對立面。茅臺一直以來都對外宣稱要保護消費者利益,要重視億萬消費者的感受,對于價格的不合理則稱是經銷商違規銷售,損害消費者利益。
對此有經銷商表示,茅臺價格其實無非是廠家、經銷商聯手運作的結果。各取所需,消費者受傷。
那么,茅臺限價的最終目的真如茅臺所說的為了老百姓嗎?事實上,茅臺限價是為了控制渠道。
據了解,茅臺一直在強化對于渠道的控制力,對于茅臺而言,如何避免再次出現2012年的失控景象,如何進一步強化對渠道的控制將是未來的重中之重。
2012年茅臺管理層對渠道價格失控,導致零售價格沖上2000元甚至3000元,行業里甚至出現了經銷商炒單的情況,經銷商不提貨,直接加價交易提貨額度。
再來說說茅臺限價為什么不是為了老百姓。據茅臺年報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92.90%、92.24%、91.31%。也就是說,貴州茅臺1塊錢成本賣出10塊錢的價格,再說"人民的名義"怎么好意思呢?
2013年茅臺曾因限定最低價格被罰2.47億。就在被罰前,茅臺董事長袁仁國在2012年年底召開的全國經銷商會議上表示,53度飛天茅臺的零售價不能低于1519元/瓶,而團購價不能低于1400元/瓶。限制了最低價格的茅臺,還說是為了老百姓?
上一篇:五糧液推進“百城千縣萬店”工程
下一篇:貴州茅臺打造全產業鏈“數據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