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新生,雨生百谷,谷生佳釀。又是一年谷雨封壇藏酒好時節,4月20日上午,“匠之心?夢之藍”蘇酒集團2017封藏大典在宿遷市洋河新區蘇酒集團總部隆重舉行。
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張黎,國家質檢總局原副局長、全國品牌評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張沁榮,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中國新聞社原副社長周秉德,江蘇省文化廳廳長徐耀新,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冀祥德,市領導王天琦、曹秀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4000余名嘉賓應邀出席大典。
據了解,從2014年開始,每年的谷雨時節,蘇酒集團都會舉辦一場封藏大典,邀請各界朋友共聚宿遷、共品美酒。這個時期雨生百谷、萬物勃發,是一年中自然生態最美、最具風情的季節,正是制曲微生物發酵的最佳時刻,這個時候釀的酒,可謂“博采天地之靈氣,集納萬物之精華”。
上午9時8分,封藏大典正式拉開大幕。受市委書記魏國強同志委托,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天琦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各位領導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以“對待生活的態度決定生活的狀態”為題致辭。
致辭非常精彩,且先看市長的“三問三答”。
一問:水為酒之血。宿遷有“好水”,坐擁“三河兩湖一濕地”,水域面積達2367平方公里,堪稱“蘇北水鄉”,特別是洋河位于白洋河與古黃河交匯之處,大運河繞廠而過,處于淮水系中軸的核心,這樣的水域環境,在全省乃至全國白酒界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宿遷酒好的根本因素嗎?
答:是,也不是。
說“是”,因為這些河湖為宿遷營造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水域環境,是供給宿遷萬物生長、人們生產生活的良好水源。
說“不是”,因為洋河釀酒所用之水——洋河美人泉水的來歷非常不凡。根據河海大學同位素水文研究所“地下水深循環理論”,洋河釀酒所用的地下水,是來自距洋河2000公里外的青藏高原及云貴高原一帶。這些“好水”既帶來了玄武巖中豐富的鍶、硅、硒等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更為世人帶來了盛世佳釀——洋河美酒。
二問:水好就是洋河酒好的根本因素嗎?
答:是,也不是。
說“不是”,有些地區也擁有和洋河一樣的水源,但為什么沒有這么好的酒呢?這是因為釀酒的又一關鍵因素,那就是曲。俗話說“一曲二窖”,曲為酒之骨,洋河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不可復制的酒曲生態系統。從地理上看,洋河的經度和緯度構成了洋河獨特的自然環境,年均氣溫14-15度,相對濕度60-80%。適宜的氣候、溫濕度,給酒曲微生物生長繁殖提供了適宜的條件,也使得空氣中釀酒微生物非常豐富,特別有利于綿柔型白酒的釀造。
三問:有了好水、好曲,就一定有好酒嗎?
答:是,也不是。
說“是”,因為但凡出好酒的地方,都是水好、氣候適宜。
說“不是”,僅有水和適宜的氣候還不夠,不是所有的酒都叫洋河。因為洋河的釀造除了水和適宜的氣候以外,關鍵是洋河的人。洋河人開放包容、勇于創新。美酒成于精技,最好的技藝總是在創新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開放包容的心態讓洋河人樂于接受新的事物、善于學習新的技術,也使得洋河成長為中國最具創新精神的酒企。縱觀洋河歷史,每一次成長背后都是創新的力量。可以說,洋河之道就是創新之道,洋河精神就是工匠精神。洋河人各得其所、各盡其能。在洋河,每一個人都想干事、能干事、舒心地干事,每一個人的才智都能得到充分發揮。正因如此,洋河才能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技藝非凡、善于創造的工匠。目前,洋河有著行業內最大的釀酒隊伍,近兩萬名員工直接從事釀酒生產;1000余個釀酒班組中20年以上工齡釀酒技師占比達80%,專業接選酒師2000余名;特別是集聚了30位國酒大師,技術力量為行業之最。
“是,也不是”,市長這“三問三答”是不是很辯證?機智的你有沒有看出來這其中的層次?速速告訴你,那就水、氣候、人,市長從這環環相扣的問答引出了生態,更闡述了宿遷對待生態的態度。
王天琦指出,水、氣候、人等等,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這個系統就叫做生態。生態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不僅包括花鳥蟲魚,更包括人。如果沒有人的意識和行為,就無所謂生態,所以生態也可以新解為,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王天琦說,現在,“生態”一詞涉及的范疇越來越廣,人們常常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和諧的事物。就像省委李強書記強調的那樣:“如果把江蘇省作為一個大城市來看,宿遷就是這個大城市里的一個大公園”,這既是對宿遷發展戰略的擘畫,也是對宿遷干部群眾的殷切期許。這座大公園不僅來源于大自然的饋贈,更源于我們孜孜不倦的堅守,以及始終如一對待生態的態度和堅持。我們堅持,好生態不只是原生態。致力通過污染物收集、污染物處置、清潔能源供應“三個能力”提升,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對生態環境的危害,不斷增強生態環境承載力,努力讓“原生態”轉變成能夠承載人們生產生活的“優生態”。我們堅持,開發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一方面,時刻繃緊保護環境這根弦,構建了“1+5”生態保護框架體系,為生態保護和建設奠定制度基礎;另一方面,執行主體功能區戰略,明確各區功能定位和開發邊界,致力通過較大區域的自然生態保護,以較小區域節約集約的開發滿足人的需要,從而保護更大區域的自然生態不被覬覦和傷害,真正讓生態成為看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人、留得住鄉愁的原鄉生態。我們堅持,通過生態實現經濟更大化。將生態作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致力通過發展生態+,以生態旅游、健康養生、文化體育等新的生態產業,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產品,在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的同時,給群眾帶來更多增加財富、提升幸福的機會。總之,老路不能再走,一定走出新路。這就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正是基于此,宿遷的城市和經濟才有了今天跨越發展的狀態。
近四年來,宿遷先后摘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省優秀管理城市等一大批桂冠,特別是全國文明城市測評,宿遷在2015年年度測評取得全國第二名的基礎上,2016年進一步放大優勢,取得了年度測評全國第一的好成績。由世界城市研究會(WWRA)等機構聯合推出的中國最具魅力城市200強評選中,宿遷榮耀上榜。
王天琦最后說,對待生活的態度決定生活的狀態。就好比我們擁有一袋麥子,如果全部吃掉,雖然可以果一時之腹,但一定沒有明天;而如果留下一半做種子,也許當前需要精打細算每一天的食量,但種子將來開花抽穗,一定會有一個更加豐碩的未來。這,其實就是我們對待生活應該具有的態度。也唯有此,我們才能更好地建設“強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遷,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三個多小時的封藏大典,先后舉行了祭祀酒祖、新酒封壇、頒獎授牌等一系列儀式,展示了釀酒藝人恪守古法、遵循傳統的文化傳承和釀酒精神。同時,還設計了大型立體舞蹈、情景酒道表演、音樂劇等頗具特色的環節。著名歌手閻維文、祖海、呼斯楞、火風、霍尊紛紛參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