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荷蘭合作銀行最新發布的名為“精釀啤酒將跨越長城”的行業報告(下稱報告),中國啤酒市場呈現高端化的發展趨勢,精釀啤酒增長顯著,有望在未來取得矚目的市場表現。不過,報告同時指出,挑戰往往與機遇并存,不少限制因素,如消費者缺乏對產品的認知、物流分銷及進口原料帶來的高成本壓力、物流冷鏈問題和釀造能力的短缺都阻礙了精釀啤酒在國內的發展。
精釀啤酒勢頭兇猛
報告顯示,中國啤酒市場發展成熟,遠超其他東南亞國家。目前,中國人均啤酒消費量達36公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整體市場價值和盈利能力都有顯著提升。但是,地區間存在著較大差異。東部發達省份的人均啤酒消費量雖遠高于西部地區,但增長乏力。目前,北京地區的啤酒產量低于2006年的水平,相反,青海省的啤酒產量在過去十年間增長了180%。
由于全球啤酒市場呈高端化的發展趨勢,近五年來,中國大眾型啤酒經歷了較為困難的一段時期。與此同時,高端啤酒銷量增長160%,占整體啤酒市場4%的銷售量及18%的利潤。其中,精釀啤酒占據一席之地。盡管業界普遍認為中國精釀啤酒的消費量不足整體市場的1%,但仍呈現出強大的發展態勢。
報告指出,目前精釀啤酒在上海、北京、廣州三地市場表現出色。中國千禧一代的消費者擁有與其他國家同齡人相似的消費觀念,對精釀啤酒表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荷蘭合作銀行倫敦分行食品與農業研究部的高級分析師Francois Sonneville表示,“無論對于進口精釀啤酒,還是使用進口原料的國產精釀啤酒,亦或是使用國產原料的國產精釀啤酒來說,這都是極佳的發展契機!
仍存在不少限制因素
根據美國釀酒師協會(BrewersAssociation)統計,2015年美國精釀啤酒銷量占比整個啤酒行業已高達21%,達223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了16%。在中國市場,根據統計,進入2015年后,中國精釀啤酒市場以40%左右的速度逆勢增長,國內主流啤酒大廠青島、燕京、珠江等紛紛試水轉型,投資精釀產品生產線。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小型啤酒廠正在加入精釀啤酒領域,但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對此,啤酒行業專家方剛對媒體表示,現在國內“原漿”“精釀”亂成一鍋粥。在一樣的品質情況下,誰吹得牛,就有可能殺出一條路。甚至有些廠商用塑料桶裝啤酒,從發酵罐里面裝了就賣,號稱精釀,沒有技術品質支撐,沒有穩定性保證,沒有監管。
報告也指出,挑戰往往與機遇并存,精釀啤酒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不少限制因素,如消費者缺乏對產品的認知、物流分銷及進口原料帶來的高成本壓力、物流冷鏈問題和釀造能力的短缺都阻礙了精釀啤酒在國內的發展。盡管如此,荷蘭合作銀行仍期待物流的優化能夠推動中國進口精釀啤酒的發展。對于本土精釀品牌而言,啤酒代工廠目前正不斷改善產品質量,提升本土現代化的釀酒能力水平,其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精釀行業需要高質量的產品,包括啤酒、麥芽、會議、比賽、展覽等,以助力整個行業正常發展。”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啤酒行業到了深度調整期,精釀產業潛力巨大,但精釀行業還不成熟,只有保證高質量、完善行業標準,才能推動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