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巴中市食品藥品監管人員深入農村開展食品抽檢,重拳整治各種違規添加行為。
傳統白酒為何那么芳香濃郁、綿甜甘洌,為了調制出上乘好酒,調酒師們需要不斷品嘗研究,尋找出調味酒與原酒的黃金搭配比例,而調制秘方都被各大酒廠視作企業的“最高機密”。“機密”難破,在利益驅動下,一些小酒坊開始動起了“歪”腦筋——在低廉白酒中加入甜味劑,使得自己的白酒比名酒還香甜。然而,這種非法、卑劣的做法,最終讓這些企業吃盡“苦頭”。
11月17日,成都市食藥監局公布的最新一批食品抽檢結果顯示,其中涉及酒類有8批次不合格,而不合格原因全部為非法添加甜蜜素、糖精鈉、紐甜等甜味劑。無獨有偶,進入本月以來,在省食藥監局、成都市食藥監局、攀枝花市食藥監局等地監管部門公布的食品抽檢信息中,非法添加甜味劑已成為白酒抽檢不合格的最大“殺手”,目前已有近40家散裝、小酒坊因添加甜蜜素而登上食品安全“黑榜”。
A 質量不敵名酒怎么辦?小酒坊打起非法添加主意
11月17日,在成都市食藥監局公布的今年第5期抽檢信息中,成本最低、危害最大并比蔗糖甜上萬倍的世界甜味劑之王——紐甜出現在不合格項目中,系從四川省漁樵(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二麻二麻大曲酒(白酒)中檢出。此外,還有“東北蠢高粱酒坊”等7家小酒坊因添加紐甜、甜蜜素、糖精鈉等一并被曝光。
類似的情況在此前的省、攀枝花市食藥監管部門的抽檢中也同樣存在。11月10日,省食藥監局公布的今年第20期抽檢信息中,有6批次白酒因檢出甜蜜素、糖精鈉、安賽蜜而被曝光,包括青稞咂酒、金馳老窖(二曲酒)等。本月初攀枝花公布的抽檢信息中,有27家白酒生產作坊的產品不合格,李名望、李華一、鄧記小灶酒、盧記小灶高粱酒等27家白酒生產作坊生產的高粱酒、玉米酒、糯米酒等產品均不合格,主要問題是超范圍添加食品添加劑紐甜、阿斯巴甜、糖精鈉和甜蜜素。
攀枝花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檢測標準,白酒產品中禁止使用安賽蜜、甜蜜素、糖精鈉等甜味劑。“阿斯巴甜是一種非碳水化合物類的人造甜味劑,比一般的糖甜約200倍。有研究認為,阿斯巴甜可造成神經及免疫系統嚴重受損。紐甜是一種功能性甜味劑,其甜味比蔗糖甜7000—13000倍,比起阿斯巴甜對健康的危害,紐甜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B 監管部門重拳出擊揪出白酒行業“害群之馬”
甜味劑能夠增加酒體的綿甜口感,吸引消費者購買,出于對利益的追逐,甜味劑作為添加劑在酒業中屢禁不止,今年以來,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的有關抽檢信息中,貴州、山西、山東等地也曾有白酒企業因非法添加甜味劑而被曝光和處罰。記者調查發現,從抽檢的情況看,不合格產品多以小作坊生產的散裝白酒為主。“這些散裝白酒大多由小酒廠或家庭作坊釀造,因為生產工藝簡單,為了減少成本,通過大量使用廉價甜味劑,來增加白酒的甜味和回甜感。”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有關專家分析認為。
對于上述抽檢結果,四川省監管部門已要求生產經營者所在地的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第一時間進行調查核實,責令生產經營者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查找問題原因并依法進行查處。同時,提醒消費者在選購白酒時,要盡量選擇證照齊全、有固定場所、信譽較好的商店、超市或批發市場。謹慎購買無產品標識、無生產廠家、無生產地址的散裝白酒,也不要在無證照的白酒店或流動攤販處購買。“川酒素以品質聞名于世,主打的純糧固態發酵白酒絕對不允許添加任何化學合成的添加劑,其甜味主要來自于白酒中自身所有的醇類及勾調工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有關專家認為,在白酒釀造過程中,“勾兌”并非貶義詞,而是一項科學工藝,“勾兌是指原酒與調味酒之間的以酒勾酒,讓酒中各種微量成分以不同的比例兌加在一起,使分子間重新排列和結合,進行補充、諧調、平衡,烘托出主體香氣甜味和形成獨自的產品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