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酒領域“民酒”取代“官酒”唱主角;啤酒市場現“雙雄”格局,中高端品類快速發展。
從2003年到2016年,是酒業跌宕起伏的13年。
我國白酒行業在經歷2003年至2012年的黃金發展期后,受政策影響驟然進入寒冬,隨之而來的是漫長調整期。而我國啤酒產量也于2014年出現了近十年來的首次下滑。
進入2016年,白酒行業的深度調整漸顯成效,市場回暖,高端白酒價格從谷底回彈,多數白酒上市公司業績出現整體回升。白酒企業戰略調整更加精準親民,高端酒品牌集中度提升,中低端酒市場仍面臨激烈的競爭考驗。
而啤酒行業仍表現低迷。今年國內啤酒“旺季不旺”,受中國市場“拖累”,全球啤酒市場也出現下滑,隨之而來的是行業內并購不斷,啤酒市場格局生變。
白酒
從“黃金十年”到“行業寒冬”
2003年至2012年是白酒行業公認的“黃金十年”。在高端消費的帶動下,10年間白酒產量和銷售收入分別保持了13%和23%的年均增長率。多家白酒企業業績一路高歌,到2011年達到高峰,行業凈利潤增速達60.16%。
伴隨行業泡沫的不斷加大,高端酒價格飛漲,單瓶“飛天”茅臺甚至一度漲至2000元以上,令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直至2012年限制“三公消費”政策出臺,加之塑化劑事件影響,白酒市場受到巨大打擊,行業就此步入下行通道。
數據顯示,自2013年起,全年白酒行業增速明顯下降。至2014年,虧損的規模以上釀酒企業由上一年的新增51家變成327家,虧損面超過12%。其中白酒行業虧損企業117家,比上年增加29家;累計虧損13.38億元,虧損額同比大幅增長70.23%。
“民酒”唱主角 “官酒”淡出市場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2013年以來,白酒市場最大的變化是“高端泡沫”破滅,逐漸向“民用價值”轉變。如何匹配消費者的需求,成為酒企急需解決的問題。
面臨突如其來的“行業調整”,酒企紛紛進行改革,由原來依賴公款消費市場的“官酒”轉而聚焦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民酒”。與此同時,行業內頻繁出現并購、整合。至2015年,盡管行業整體虧損面并未縮小,但部分白酒企業呈現出業績回升態勢,行業呈現出弱復蘇跡象,使得價格降至谷底的高端酒恢復信心,嘗試再次提價。
分析認為,整個白酒行業的“金字塔”結構更加清晰,塔尖、塔腰、塔基三部分區分更加明顯。經過2013年以來的行業調整,高端白酒將推廣重心挪至“腰部”,而中端產品將成為我國白酒下一個快速發展的主要戰場。
啤酒
“雙雄”時代來臨
2003年至2013年,我國啤酒產銷量呈現節節攀升態勢,連續近十年位列全球首位。而到2014年,我國啤酒產量出現首次下滑。
分析認為,啤酒行業下行一方面受到經濟大環境及消費人口結構變化影響;另一方面則是追求個性化消費的趨勢下,啤酒產品嚴重同質化,難以滿足當下多元化口味需求。
另一方面,在產銷持續不振的背景下,啤酒行業洗牌加劇,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華潤、百威兩大啤酒巨頭占據了我國啤酒市場大部分市場份額,“雙雄”時代來臨。
朱丹蓬認為,未來啤酒企業需通過生產特色產品來滿足特定人群,實現不同價位、不同風格的產品布局,以滿足消費的差異化需求。
市場將走向高端化
近幾年,啤酒行業表現“低迷”,市場“旺季不旺”,多家龍頭企業業績均不同程度下滑。受中國市場“拖累”,全球啤酒市場也出現下滑。
“中國啤酒最大的瓶頸在于低端啤酒銷量下滑,高端市場卻沒有做起來,目前處于青黃不接的節點,很難做。”朱丹蓬認為,啤酒市場中高端發展趨勢更加明顯,“塔尖”產品將加大份額,“塔腰”不斷充實、加碼,而“塔基”產品將有所減少。“隨著消費升級及健康理念的普及,進口啤酒和中高端國產啤酒將加速發展,單罐價值將不斷提升。”
啤酒營銷專家方剛也認為,隨著我國中產階級消費崛起、個性化需求出現,中國啤酒市場將出現“中高端紅利”,即高端、超高端產品上升并保持增長。
上一篇:環保部專門出臺針對酒企新政
下一篇:金六福推出超級單品“一壇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