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頭所指之人,一定要先喝魚頭酒,按約定俗成的規矩,魚頭酒是三杯酒,客人要喝進肚里,否則就是對主人的不尊重。關于這個風俗的來歷,有各種典故。
當菜肴滿桌、酒過三巡后,最后一道菜常常是一條香氣撲鼻的煎魚,且該魚頭擺放時一定對準席中最有身份的客人,美其名曰“魚頭酒”。因此魚頭酒其實不是酒,而是一種喝酒的酒俗。在我國北方不少城市鄉村,每逢婚慶節日,親友團聚、迎來送往宴請客人時,往往少不了喝“魚頭酒”。
典故一
康熙大帝微服私訪,由吳士友陪同在一偏僻小鎮上吃酒,店小二無意將魚盤放上,誰知魚頭正對康熙,康熙大怒,認為不吉,因古代箭身酷似魚的模樣,箭頭呈三角尖,箭尾又兩叉開,箭所指,命難逃……他正欲起身示意隨從拿下,吳士友忙按住說:“本人測個‘魚’字,諸位請看,它是刀字頭,田字腰,火字尾。
田,泛指種地的百姓,四點火,是打鐵的手藝人,這刀嘛,多系領兵打仗的將官。酒桌上凡魚頭所指之人,將來必成大業。小乙(康熙代名)今日被魚頭所指,定是吉相,來來來,先喝三杯,以示祝賀……”本來一場禍事,讓吳士友幾句話給破解,既救了店小二的命,又遮掩了康熙大帝的身份。從此,一傳十,十傳百,魚頭所指之人,多是官相。
典故二
源來于隋朝末年,李淵太子李建成與三弟李元吉串通一氣誹謗李世民,滿朝文武大臣都想勸李世民除去這兩個禍害,可誰也不敢輕易開口,因為他們是同胞兄弟。
程咬金想出一條妙計,派人做了一碗魚湯,親自端給李世民,李世民打開一看,只有一個魚頭,一條魚尾,頓感疑惑,搖頭嘆氣說:“這有什么吃頭?”程咬金趁機發話,:“主公好糊涂,不吃掉這一頭一尾,你咋能太平?”李世民猛然一驚,明白其意,于是下了決心。從那以后,故事流傳民間,演繹成年齡較長者應喝魚頭酒的民俗。
典故三
商朝第四代帝王太甲即位,大宴群臣,宴中,大臣伊尹為表心意,獻上陶制魚頭形佳釀一壇,高聲頌道:“魚頭酒,與王共享!”遂將佳釀分飲,舉坐皆喜。魚頭酒有榮譽方說。
典故四
后周顯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皇帝柴榮病逝,7歲兒子柴宗訓在汴梁(今開封)繼位,后周朝政由宰相范質把持。后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鎮、定二州(今河北定州一帶)急報契丹、北漢合兵入侵,宰相范質倉促之間派后周殿前都點檢兼太尉(相當于國防部長)趙匡胤統率禁軍北征抗敵。正月初三,大軍行至京城東北四十里的陳橋驛(今封丘縣陳橋村附近),因天色已晚,趙匡胤下令安營扎寨休息。
當晚,趙匡胤請來謀士趙普、弟趙匡義等人商談軍機大事并喝酒驅寒。正談在興頭上,廚師端上一條油煎鯉魚,那金黃色的魚頭正對著趙匡胤,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離座祝賀說:“吉兆、吉兆!鯉魚跳龍門,魚頭當先,此次趙元帥一定能旗開得勝,殺敵有余(魚),請讓我敬元帥三杯酒!”趙匡胤聞此吉言妙語,喜上眉梢,三杯酒一飲而盡。在座諸將紛紛敬酒,不一會兒,趙匡胤就喝得酩酊大醉,被眾將扶入帥帳安歇。
正月初四,晨光熹微,帥帳內正在酣睡的趙匡胤突然被“萬歲”的喧嘩聲驚醒,只見眾將全副武裝,露刃環列。高懷德將軍手捧黃袍,不由分說披在當時33歲的后周元帥趙匡胤身上。眾將朝“黃袍加身”的趙匡胤納頭便拜,三呼萬歲,然后擁兵返京。守京城的將軍石守信是趙匡胤的結義兄弟,當即洞開城門,于是歷史上一次兵不血刃的改朝換代成功了!包S袍加身”的趙匡胤以禪讓方式,推翻了后周,建立了大宋王朝,史稱宋太祖。
宋太祖建立大宋江山后,發現并認為原來擁戴自己當皇帝的禁軍眾將已形成了新王朝的潛在威脅。他深知從開平元年(907年)到顯德七年(960年),短短五十三年,中國更換了五個朝代,八姓十三帝,都是武將篡奪的。如何消除這些威脅,避免重蹈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國短命王朝的覆轍,使大宋王朝長治久安,宋太祖與趙普定下計來。
一日早朝后,宋太祖留下擁戴將軍高懷德、石守信、王審琦等結義兄弟飲酒敘舊。酒過三巡,廚師上來一條油煎黃河大鯉魚,金黃色的魚頭又一次對準了趙匡胤。趙普剛要離座敬酒,宋太祖發下話來:“此次魚頭酒從朕開始,定下規矩,只喝三杯,以示吉慶有余(魚)!闭f完,連飲三杯。
宋太祖趁著酒勁直言道:“如果不是你們擁戴,哪有朕的今天!可是皇帝不好當,朕現在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眾將疑惑,忙問為什么。宋太祖說:“這還不明白,皇帝的位置,誰不想坐?”眾將大驚失色,急問:“陛下天命已定,誰敢有異心?”宋太祖說:“你們沒異心,但手下人有異心,給諸位一個‘黃袍加身’,不想當,行嗎?”眾將嚇得都跪拜哭泣,求宋太祖給條生路。宋太祖見時機成熟,就說:“人活著不過是多積些錢財,吃喝享受,使后代也能過上好日子。諸位何不放棄兵權,出去做個地方官,我們君臣無猜,上下相安呢?”
第二天早朝,高懷德、石守信等擁戴將軍上表稱疾,請辭兵權。宋太祖大喜,一一接受,并立即任命他們為徒有虛名的節度使,還賞賜了不少錢財。這段歷史叫三杯美酒計釋兵權,后史學家簡稱為“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三杯美酒計釋兵權,君臣共保富貴的仁慈好生之德,使擁戴將軍們念念不忘,于是便將三杯魚頭酒作為必喝的規矩,以示感恩。三杯魚頭酒很快就從將府的深宅大院中傳出,風靡北國,走向江南。從此,官吏商賈、販夫走卒、市民村夫莫不效法。
關于魚頭酒,河南人稱之為“頭三尾四”。接下來是“腹五背六”,何意?魚腹對準誰,喝五個酒,魚背對準誰,喝六個酒。一條魚繞了一圈,差不多人人都得喝了。接下來的喝酒就是單挑了,更具有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