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裕是中國第一個工業化生產葡萄酒的廠家,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張裕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它擁有一大批優秀的釀酒師,他們是張裕成就百年基業決不能忘卻之人。
張裕第一代釀酒師:以巴保為例
中國人造葡萄酒有二千年歷史,但不是宮禁秘制就是小作坊各自盤灶,并未形成完整的套數。故張裕開辦之初,張弼士就引經據典,遍查《史記》、《中華博物志》和《本草綱目》,試圖從字里行間窺出秘方,但尋覓未果。既然古法不可得,只能另辟蹊徑,于是轉而覓求“西法”,即聘請國外釀酒師,移植西方工藝。
1893年,張弼士海外的朋友向他舉薦了一位英國釀酒師,名叫俄林。張弼士求賢若渴,當即與其訂立聘書。不幸的是,第二年夏天,俄林在來煙臺的途中停留上海時,突患牙疾,卻因誤醫而逝世。
后來,一位在新加坡行醫的德國醫生又介紹了一位名叫雷德勿的荷蘭釀酒師。1895年,當雷氏將酒樣寄到新加坡后,張弼士請當地化驗師進行檢測分析,結果認為:葡萄甚好,但釀酒方法欠妥。年冬,雷德勿的叔叔來到新加坡,向張弼士透露真情:雷德勿只是做過葡萄酒生意,略得釀酒皮毛之術,并無實際操作經驗。無奈之下張弼士只好將雷德勿解聘。
數次人選委任失敗,并未改變張弼士尋覓海外釀酒師的想法,最終,張弼士才聘得奧國人巴保做公司酒師。巴保不僅是奧匈帝國的名望貴族,還出身于釀酒世家,其父是葡萄酒釀造專家,曾發明過測定葡萄的糖度表,人稱“克洛斯特新堡糖度表”。在青年時期曾隨父親學過葡萄酒釀造,并在奧地利葡萄酒行業初試鋒芒,獲有奧匈帝國頒發的釀酒證書。巴保出手不凡,他主持釀制出雷司令、夜光杯、佐談經、瓊瑤漿等15種葡萄酒及高月、可雅白蘭地產品,工藝各異,個性鮮明,很快便風靡一時。
時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巴保奉命回國,離開了他工作18年的張裕。在一年后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產自中國煙臺的“可雅白蘭地”、“紅玫瑰葡萄酒”、“瓊瑤漿”(味美思)和“雷司令白葡萄酒”一舉榮獲4枚金質獎章,這是中國葡萄酒第一次走上世界博覽會領獎臺,造就了中國葡萄酒發展史上的一段傳奇。回眸歷史我們不得不承認,是洋釀酒師巴保為中國葡萄酒開啟了第一縷芳香。
張裕第二代釀酒師:以張子章為例
巴保之后,張弼士侄孫張子章挑起了張裕釀酒師的重擔,成為張裕首任中國釀酒師,直到1931年巴狄士多奇正式成為張裕第三代釀酒師。
張裕第三代釀酒師:以巴狄士多奇為例
巴狄士多奇出生于意大利的釀酒世家,自幼接受嚴格而專業的釀酒技術培訓。1931年,在巴狄士多奇的主持下,張裕釀出中國歷史上第一款干紅張裕解百納,取名源自張弼士倡導的“中西融合”理念,取“攜海納百川”之意。創建伊始,張裕就立志將“解百納”打造成抗衡“西洋”的國際知名品牌。1939年4月7日出版的《釀造雜志》刊登一篇關于葡萄酒的分析報告,公布張裕“解百納干紅”和歐洲國家葡萄酒的分析指標對比,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拉開了“解百納干紅”叫板國際名牌葡萄酒的序幕。釀造解百納的主要葡萄品種為蛇龍珠,是國際上廣泛認可的由中國人培育的釀酒葡萄品種,煙臺的小區域氣候條件,成就了張裕解百納的獨特風味,如今這款擁有80年歷史的干紅品牌已成為葡萄酒的“中國風味”代表。
1934年中國銀行接管張裕時期,時任中國銀行煙臺支行行長的徐望之兼任張?偨浝恚樵L大江南北中國本土的葡萄酒英才,后尋得在法國、比利時留學回國的朱梅擔任公司副總經理及技術專員,并派其赴意、瑞、法等八國考察葡萄園管理、葡萄酒廠設備,國外先進釀酒技術。徐甚為珍惜人才,為方便朱梅出行,徐將自己唯一的小車讓其乘坐,自己則走路上下班,對張裕中西合璧的釀酒工藝作了重要的改進。
第四代釀酒師:以朱梅為為例
朱梅為張裕立下了汗馬功勞,并培養了大批釀酒人才。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朱梅還相繼出版了《葡萄酒釀造》、《葡萄酒工藝學》、《啤酒釀造》、《世界名酒》等著作,堪稱中國釀酒行業的教科書。
以上的釀酒師為張裕如今的輝煌付出了汗馬功勞,如今的張裕擁有國際一流水平的中外釀酒師團隊100余名,傳承百年釀酒傳統,創新發展,致力于為消費者釀造更為優秀的張裕葡萄酒。
上一篇:時尚酒類雞尾酒獨具的幾大特色
下一篇:釀酒師專業必須學習哪些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