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大地上,釀酒飲酒歷史悠久。同樣,節酒戒酒的呼聲也早在幾千年之前就已傳出。形形色色的戒酒之法也應是而生。
戒酒令
相傳夏初的儀狄造酒,是為了送給禹邀功請賞。誰知大禹飲畢儀狄所造之酒,卻因美味而疏之,感慨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于是,斷然下了“戒酒令”。
據介紹,我國最早形成文字的戒酒令出現在公元前11世紀的周成王時代,為了周王朝的昌盛,以周公旦為代表的執政者,勵精圖治,苦心經營。他們深深地憂慮勝利后的周人受殷人酗酒之風的影響,沉湎于安樂會導致亡國的危險。因此,當周公封自己的弟弟康叔于衛(地名)時,特意令康叔在其管轄之地向全體臣民宣布戒酒之令,這就是現存于《尚書》中的《酒誥》。
在這篇誥詞里,周公總結了殷人飲酒無度的教訓,指出,以殷紂王為首的商朝統治者,嗜酒如命,沉湎于酒色,放棄自己的德性,致使民怨沸騰,這正是商朝滅亡的重要原因。為此,他從政治的高度著眼,制定了一系列有關限制飲酒的法規。一、不準經常飲酒。只有在舉行祭祀或父母喜慶的日子,或與老年人、君主相聚時才可飲酒。二、不得醉酒。飲酒要有節制,不能失去威儀。三、周人如果聚眾飲酒,予以嚴懲;殷人仍飲酒無度者,先進行教育;置若罔聞者,格殺勿論。四、人人都要愛惜糧食,努力生產,盡孝敬父母之職責,不得放縱自己的行為。
戒酒令宣布后,在當時的民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時間,社會上的酗酒之風大減。
三國時的曹操,盡管有飲酒作詩、抒情發感的嗜好,但是為了防患酒害,也下了“禁酒令”。
戒酒碑
在四川渠縣發現了一塊天下罕見的“戒酒碑”。碑高80公分、寬83公分、厚12公分。此碑原立于渠縣中灘鄉文昌宮門前,現收藏在渠縣歷史博物館內。碑文是這樣寫的:
本院申錄重囚,多囚酒醉以小忿打死人命,情甚可憐。今后軍民各宜節飲保身,有縱酒者許保甲擒拿并酒家一并懲治;凡阿縱不舉者事發連坐,故示。
據渠縣志記載,公元1587年5月,陳姓都察使到渠縣巡視,在復查案件時發現,獄中1000名待決人犯多因酒醉而殺人,遂立此碑。碑文除了諄諄勸說軍人和百姓應該節飲保身外,還明令發現有酗酒者,保、甲長可以當即捉拿,而且連售酒的店家也要懲罰。假如旁觀者有知酗酒者而不檢舉,出了事也在法辦之列。
條例與法令
法律條例向酗酒者發出警告。我國《刑法》第15條中明文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12條規定:“醉酒的人在醉酒狀態中,對本人有危險或者對他人的安全有威脅的,應當將其約束到酒醒。”中國臺灣“立法院”1991年通過的《少年福利法》中規定,商販今后如將煙酒售給未滿18歲少年吸飲,將被罰款臺幣600-6000元:如發現有少年出入酒吧、舞廳等特種營業場所,這些場所的老板將被罰款臺幣6000-30000元,甚至勒令停業或吊銷執照。香港雖說是一個世界聞名的自由港,但對酒的進口及在香港的釀造、出售和貯存等,都有嚴格的立法規定。如經營酒類的商店,必須申請取得許可證,否則就以非法經營查處;對酒的進出口則一律經工商署署長負責管制。
為剎吃喝風,各地采取的措施更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醒酒室
1988年3月,全國第一個用行政手段約束酗酒的醒酒室在遼寧撫順市設立。
醒酒室由市公安局管理。市政府頒布的《關于嚴禁在公共場所酗酒的通知》規定:民警和群眾可將酗酒者領送至醒酒室。
醒酒室共有8問面積各為18平方米的房間。其中有兩間的四壁鑲著厚厚的泡沫塑料,外面包上一層羊皮,名曰“立體席夢思”,頭往上撞都沒事。房中間擺著兩把似理發椅的大轉椅,不同的是上面多了幾條寬皮帶.名曰“約束椅”。失去理智的酒客,先在“約束椅”上固定就座,狂妄猖獗的,還必須戴上頭盔。在其余房間里,有熱茶可飲,床鋪可睡。酗酒者酒醒后,可在這里安安穩穩睡一覺。外加干警“保護”和6名服務員耐心周到的服務。
當然,醒酒室決不是招待所,它是對酗酒者實行強制約束的地方,每宿收費25元,還要根據情節輕重,執行適當處罰。負責人介紹說,這里每天都是“醉漢盈門”,最多時一夜收留了20人。
內蒙古涼城縣城關鎮公安派出所的院內也設有“醒酒室”。室內有一床一椅,床椅均有約束帶,是專為醉酒鬧事者準備的。自建立這一醒酒室后,該鎮酗酒鬧事者明顯減少了。
亮黃牌
據1990年7月10日《中國青年報》報道:這年第一季度,河南省方城縣有29個村民持“集體資金投向監督證”,審出3.6萬元招待費,向參加吃喝的66名村干部亮出自掏腰包黃牌。
近些年來,方城縣農村公款招待開支數字驚人,每年招待費高達20萬元。上邊來人,村里招待,村干部去鄉鎮開會、辦事、吃飯抽煙乃至送禮,都要用招待費變通解決。有村辦企業的吃利潤,沒有村辦企業的吃“五荒”承包費,群眾意見大,但是奈何不得。
怎樣管好農村集體資金,剎住吃喝風,縣委、縣政府決定于1990年元月開始,在全縣推行由農民持有的“農村集體資金管理投向監督證”。
這個監督證,年初由村民制定,村辦企業年獲利潤、“五荒”承包費等各項集體收入一一列單,請農戶逐項監督實施。資金管理上,村各項收入一律上交鄉鎮農經站,村里使用資金由村委會申請,鄉農經站支付。每一季度,鄉農經站將該村各項開支印發農戶。不在監督證開支項目的,視為違紀開支,村民向村干部亮出黃牌,誰開支誰掏腰包,由農經站負責追回。
推行農民集體資金管理投向監督證這一做法,不僅調動了村民關心集體的積極性,還剎住了吃喝風。博得鎮一個村用500元救災款吃喝招待,被本村農民亮出黃牌,除退賠全部吃喝款外,還撤銷了主要責任者的職務。
勸酒娘子隊
河南省沈丘縣劉莊店鎮一個村的男性公民酗酒成癮,一年不分春夏秋冬,地點不分張家李家,時時處處都可以看到酗酒的場面,聞到濃烈的酒味。酗酒不斷導致打架鬧事,無故傷人,因酒欠債而夫妻感情破裂鬧離婚等禍事發生。這個村每年用于喝酒的開支多達20萬元。酒將這村折騰得雞犬不寧,丑事不斷。
怎么剎住這酗酒風?“半邊天”中的劉月英、李桂蘭領頭站出來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勸酒娘子隊”。她們的事跡雖然沒有像當年花木蘭那樣令人敬慕,但同樣博得了方圓數十里鄉親們的贊揚。從1988年開始,她們10多名女將走東串西,大講酗酒的危害和教訓,大說勤儉持家全家和睦的優良美德,大算酗酒造成的經濟損失。
這樣一來,向來理直氣壯的酗酒大丈夫們一個個頭上冒汗,面露愧色,在“屋里人”面前低下了頭,放下了酒杯,紛紛發誓再不酗酒鬧事。從此,在這里再也聽不到往日那喧囂鬧人的猜拳聲,看不見瘋天潑地的醉漢出丑圖。
專項舉報
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認真檢查對嚴禁用公款吃喝送禮等有關規定執行情況的通知下發后,監察部接到許多群眾來信和舉報電話。為了狠剎用公款吃喝送禮的歪風,監察部于1992年2月26日發出通知,開展專項舉報,并要求各級監察機關對群眾的舉報,要認真及時查處,做到件件有著落,有結果。
開展不喝烈性酒活動
北京軍區政治部早在1988年9月9日就決定在全區連隊中開展不吸煙、不喝烈性酒的活動。在軍區《戰友報》的顯著位置刊載關于開展這一活動的通知中提出了四項要求:
一、各級領導和機關要加強指導,廣泛宣傳不吸煙、不喝烈性酒的好處,搞好教育,講清道理,形成良好的輿論環境。
二、各級共青團組織要把這項活動作為培養青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工作來抓,采用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動員青年要積極響應號召,在連隊中帶頭不吸煙、不喝烈性酒。有條件的單位還可舉辦科普、衛生知識講座,開辦連隊集體儲蓄,保證這項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三、開展不吸嫻、不喝烈性酒活動,既要有組織、有領導的進行,又不要強迫命令、簡單行事,要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逐步引導青年養成不吸煙、不喝烈性酒的良好習慣。
四、提倡連隊逐步做到全連不吸煙、不喝烈性酒。各級對做得好的連隊要給予表彰。
在海軍各部隊,這項活動至今還在有板有眼地開展著。
山東省軍區司令部的一位參謀還曾在洪災泛濫的1991年寫信致江澤民總書記,為賑濟災區人民建議在全國開展1周或1個月的不喝酒活動。信中情真意切地寫道:
近幾年來,盡管中央下了很大決心狠剎公款吃喝風,但此風仍有增無減。各類會議,各種集體活動,各種工作組,下級請上級,上級回敬下級等等,喝酒的名目繁多,簡直成了災,不僅浪費了精力和錢財,而且敗壞了社會風氣。目前國家正值困難時期,災區人民急需經濟援助以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如果全國各部門、各單位都能在一周和一個月內不喝酒,將能為國家節約一大筆開支。為此,建議在全國開展一周或一個月不喝酒活動,把節約下來的錢支援災區,同時也可促進黨風和社會風氣的好轉。
酒戒
歌曰:四季難忘酒,風花雪月天。妻兒衣食缺,酒店逼賒錢。痛飲寧無飯,衣單每忍寒。一甌顏色變,三碗發顫狂。言語無關里,勞忉有萬千。罵街尋斗毆,掉臂捋雙拳。口嘴尖如鉆,腰髡軟似綿。行如風擺柳,坐立總蹁躚。雙頰胡孫袋,形容不似前。眼黃頭面腫,酒鱉肚中纏。合藥求神曲,多多用酒煎。眼鏡齊落地,囑付兩丘言。榨桶為棺槨,糟團作祭盤。梁冠縫榨袋,墳造酒缸邊。酒幌堪題旒,還為引路幡。大工灑凈水,都料誦真言。真言曰:“南無三滿陀,酒多釃,滿鍋。就旋呵,苦勸不肯聽,臨了卻如何?南無苦極佛,自作自受,怨甚么娑婆呵?”
酒 禍
誠曰:“酒是傷人之物,平地能生荊棘。惺惺好漢昏迷,醉倒東西南北。看看手軟腳酸,驀地頭紅面赤。弱者談笑多言,強者逞兇斗力。官人斷事乖方,吏典文書堆積。獄卒不覺囚逃,皂隸遭馬踢。僧道更是猖狂,寺觀登時狼籍。三清認作三官,觀音喚作彌勒。醫卜失志張慌,會飲交爭坐席。當歸認作人參,丙丁喚作甲乙,樂人吹笛當簫,染匠以紅為碧。扒車哪管高低,把舵不知橫直。打孩罵婦傷妻,雞犬不得寧息。揚聲叫討茶湯,將來卻又不吃。妻奴通夜不眠,攪得人家苦極。病魔無計支持,悔恨捶胸何益。”
酒俗語
金杯玉酒千人血。 戒酒戒頭一盅,戒煙戒頭一口。
金家粱、歸酒香。 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有愁明日當。
緊打酒、慢打油。 敬酒不吃,吃罰酒。
酒多傷身,氣大傷人。 酒后狂言醒后遲。
酒色毒如刀。 酒逢知已飲,詩向會家吟。
酒壺嘴、觸倒人。 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
酒朋飯友,沒錢分手。 酒逢知已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酒多人癲,書多人賢。 酒囊飯袋煙荷包,何嘗值得半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