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改造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勝利完成,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又開始了新的探索。由于急于求成和急于過渡違反了客觀經濟規律,導致了“大躍進”的失誤,造成國民經濟比例關系失調,加上農業連年受災減產和蘇聯政府撕毀合同,撤退專家,使我國國民經濟出現了持續三年的嚴重困難。酒類專賣工作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1958年隨著商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和權力的下放,對酒類來說,除名酒和部分啤酒外,其他酒的平衡權都下放給了地方,以省(市、區)為單位實行地產地銷。于是許多地區無形中取消了專賣,形成了多部門搞產銷。
一、國家撥付釀酒糧
為了實現1958年銷酒110萬噸的躍進指標,國務院決定增撥糧食5億斤,交第二商業部分撥各省、市,加工和調劑供應,以解決酒源的不足。經第二商業部、糧食部的共同研究,確定了國務院增撥的5億斤釀酒糧的使用原則:
1.在保證完成l957年各種酒生產基數和1958年新發展代用品釀酒指標的前提下,酒源確實不足時,從國務院撥給的5億斤糧內撥糧或調酒。
2.因災減產特別嚴重,保證完成l957年生產基數確有困難而采取大力發展代用品釀酒的措拖,仍不能保證供應的省、市其銷售指標(銷售躍進指標)中酒源不足數用調酒或撥糧的辦法解決。
3.糧食部門在撥糧地區上要照顧酒的生產與供應。
二、改變酒精配制白酒的方法
1957年第二季度,原食品工業部制酒局、供銷總局與城市服務部中國專賣公司先后聯合通知北京市、遼寧、黑龍江、山東、河南省工商業廳(局)、專賣公司及有關酒廠,決定由工業部門設立酒精配制白酒的試點,從一年來試行的結果看,工業部門設試點兌制的合成白酒的質量是有所改進和提高的,但因集中在酒精廠或白酒廠兌制合成白酒后,再運往商業部門的各銷售點的運輸費用及容器比將酒精運至銷售點直接兌制的方法高得多,而且白酒的貯運保管容易發生變質,據某些商業部門反映,提出要求仍改由商業系統將酒精運往銷售地自行兌制。為此,第二商業部糖業煙酒局、輕工業部供銷局于1958年7月1日發布了《關于改變酒精配制白酒的方法的聯合通知》。認為:
1.工業部門集中兌制的辦法,確實有不夠經濟之處。如改由商業部門進行兌制,對工業部門已經設置的兌制設備應如何充分利用,由當地 人委 根據 具體 情況 統一 安排解決。
2.根據目前釀酒工業生產大躍進的情況,某些地區酒源已呈現積壓。不少地方的工業部門在研究將白酒蒸餾成酒精的措施,因此酒精配制白酒的發展方針,將隨著當前白酒發展形勢的變化而須重新進行研究和考慮。但在未提出新的意見以前,目前暫由各省、市工商部門在充分協作的原則下,根據市場情況來確定。
三、便利人民購買煙酒的措施
1958年3月,為了便利人民購買煙酒,國家規定:各。ㄊ校、自治區基層供銷合作社,都要經營煙酒批發業務,并兼營零售。同一地區原有專賣系統所設煙酒批發單位,與基層供銷合作社合并,由供銷合作社負責在所屬范圍內各鄉村建立煙酒代銷點或組織流動售貨。原專賣系統在煙酒經營方面,與基層供銷合作社的代銷關系,一律改為內部調撥關系,按內部調撥辦法作價。這個措施,發揮了基層供銷合作社聯系廣大農村的作用,使農民不離村就能買到煙和酒,節省了農民的時間,也給國家積累了資金。
上一篇:國民經濟調整時期酒類專賣工作的加強(1961-1960年)
下一篇: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酒類專賣(1953-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