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酒產區價值論壇
“好酒是種出來的”,中國白酒的味道也是風土的味道,離不開“水、土、氣、生”等自然地理條件,而當地飲酒文化的形成也與人文地理密不可分,飲酒,是我們在探索人與大地的詩意互動,因為有了中國白酒,地理學也成了具有人文主義色彩的浪漫地理學。
8 月 20 日,由中國酒業協會、《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主辦,呂梁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國酒業協會市場專業委員會、中國國家地理·國酒地理承辦的“解讀一瓶好酒的地理密碼--中國美酒產區價值論壇”在山西汾陽舉辦。
出席論壇的領導有呂梁市委常委、副市長劉晉萍,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何勇、副秘書長劉振國,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永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副社長孫櫻,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十生導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謝旗,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高級工程師、博士、釀酒專家、中國酒業協會白酒技術創新戰略發展委員會副秘書長韓培杰,北京大學美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視覺藝術高精尖創新中心項目研究員、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特聘教授郭羿承,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基地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地理學會山地分會委員、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常務理事張百平,中國國家地理·國酒地理總經理王洪武。論壇由中國國家地理·國酒地理品鑒官范慧主持。
政府、協會、酒企齊發力,共探美酒密碼
劉晉萍副市長首先致辭。她指出,呂梁市政府將依托當地厚重的歷史文化、富饒的資源、絕美的風光,站頭排、建頭功,加快酒都的品質建設、品牌建設,推進酒都的酒旅融合、酒文融合。
何勇秘書長表示,中國白酒據地而生、因時而成,自然生態決定了酒與自然環境間“相融相生、相愛相守、榮辱與共”的天然聯系,每一瓶美酒的釀造離開出生地,便不復存在。中國酒業的發展事實、產業格局已明示,產區之路是中國酒業的未來之路。讓我們順應時代潮流,不負行業所托,以生態之光照亮發展之路,探索酒業發展的新未來。
張永踴總經理助理從產區價值對營銷的意義、產區的價值如何深入、產區的價值如何與消費者的接軌三個方面闡述。他指出,希望將來能夠系統的、深度的開展產區價值的研究,呂梁產區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產區價值的研究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孫櫻副社長講到,白酒與產區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白酒鮮明的地理特性,凝結著當地勞動人民的智慧。中國國家地理將以中國科學院為強大的科學支撐,繼續深入開展產區研究,為白酒走向更廣闊的新型市場賦能。
眾專家全方位解讀美酒地理密碼
主題演講環節,謝旗教授、韓培杰博士、郭羿承教授、張百平教授、王洪武總經理從白酒之原料、微生物、品牌 IP、地理環境、產區文化表達等方面與大家進行了精彩的分享。
為何我國大部分的白酒都選擇了高粱作為原料?謝旗教授現場為大家揭開謎題,并生動地講述了中國白酒與高粱的故事。
為何中國白酒是世界上最復雜的釀造微生物體系?韓培杰博士帶領大家認識了酒的微生物世界,從微生物的角度探索了釀造一瓶好酒的秘密,并表示未來將致力于根據白酒復雜的發酵體系建立白酒微生物驗證平臺的標準體系。
如何挖掘產區深厚的文化價值,實現產區文化價值最大化?郭羿承教授圍繞從品牌到 IP 的角度,與大家分享了 IP化打造如何助力產區營銷。
不同的地理區位,造就了中國白酒不同的香型特點,具體地理因素會給中國白酒帶來怎么樣的影響?張百平教授為大家解讀了產區地理研究是美酒品質的保障。
中國白酒各有其美,產區表達是中國白酒的核心表達。產區文化,同時也是中國白酒融入世界的通用語言,打造產區文化也將是中國白酒走向國際的必經之路。王洪武總經理為大家分享國酒地理如何助力中國白酒產區打造,以及中國國家地理與白酒的故事。
論壇還為大家精心組織了參與答題抽獎環節。論壇最后,孫櫻副社長和王洪武總經理共同為獲獎觀眾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