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24年保持增長勢頭的啤酒行業今年樂不起來了。從三大啤酒巨頭的年中報中可以窺見,啤酒行業現階段情況并不樂觀。
青島啤酒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0.67億元,同比下降5.26%;凈利潤11.99億元,同比下降14.66%。燕京啤酒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0.38億元,同比下滑9.28%;實現凈利潤5.98億元,同比增長2.83%。雪花啤酒母公司華潤創業稱,上半年,由于受宏觀經濟環境與不利天氣的影響,啤酒市場整體容量有所下降,銷售量為624.9萬升,同比下降0.8%。
我國人口持續的老齡化,最近兩年整體經濟形勢的低迷,以及國家對酒駕懲罰的嚴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啤酒的消費。事實上,除了啤酒行業,整個快消品市場基本多是這樣的趨勢,方便面、小食品、碳酸飲料也都出現下滑的問題。除了大環境的影響,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啤酒企業大而快的發展模式,口味一致化的產品策略,很難適應新的市場需求。缺乏創新,導致共性產品多,個性化產品少。
盡管如此,不少專家仍然表示在未來三至五年,我國啤酒業的消費容量仍有增長空間,但大幅增長或連續多年增長可能將不復存在,波段上行將成為主基調。
這對中國的啤酒行業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個機會,行業將從之前的追求量產能力的提升轉變到未來品質的提升和產品結構的優化。未來啤酒行業的競爭將是從優化產品結構、打破啤酒同質化程度高的局限,實現不同價位、不同風格、格局特色的產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