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起源
廣東省南海縣位于西江之畔。早在唐代時,即有釀酒業。宋代以釀“真一酒”而著稱于世。據《勝飲篇》上的記載:“蘇東坡在南海作真一酒,以米、麥、水三者為之。”清宣宗道光年(1821-1850)間,良鄉鎮(今九江鎮)的酒業發達,以“友興隆酒莊”所釀的酒品質量俱佳,故大大提高知名度。其酒因要用兩次發酵、重蒸而得,號稱“良鄉雙蒸”。當時的九江,幾乎巷巷有酒坊,街街有酒店,是典型的酒鄉。
民國初年,在北京崛起的“譚家菜”,由譚篆青主持。已故的美食家唐魯孫說:“他生長百粵,久客京華,宦途安穩,又都干的是些筆墨閑差,有錢有閑,因此朵頤福厚。在飲饌方面,能夠下點功夫,竊搜冥想,由約而博,由細而精,捭豕燔黍,蒸鳧炙鳩,而使譚家菜傳遍邇遐。”其”底子是淮揚菜,并傳嶺南陳氏(大儒陳澧,字蘭甫)法乳去其濃腴,易為清醇而集大成的。”譚氏亦擅詩詞古文,乃一文人雅士,若知來客非浴,他會欣然陪座,等到酒酣耳熱、逸興遄飛之際,他便把窖藏的良鄉“雙蒸”供客品嘗;若是醉飽之余,便以精美的茶具煎大紅袍、鐵觀音饗客,算是賓客這餐的額外收獲。他如此重視“雙蒸”,除家學淵源及個人嗜好外,此甘醴確為無上珍品,且在北方等閑不易嘗到。1956年時,當地政府將各酒坊和酒莊,合并成公私合營的“九江酒廠”,繼續生產“雙蒸”。1966年此廠轉為地方國營后,即易名為珠江橋牌及遠航牌“九江雙蒸酒”。
主要產品
九江雙蒸酒
本酒釀法與玉冰燒相同,均是選用優良大米為原料,再以由米飯、黃豆及酒餅葉合制的曲藥為糖化發酵劑。經半固體發酵,釜式蒸餾,即取得米香型的酒,以此做為原酒,然后把加工過的肥肉放人陳年酒缸中浸泡月余、經充分溶解和沉淀后,再行勾兌即成。
品味殊榮
九江雙蒸酒屬其他香型小曲白酒,酒度為30°。酒液色清透明,含有濃烈豉香,透著純正米香,酒質醇和細膩,入口甘滑柔綿,飲后余香繞舌,清季詩人曾有詩贊云:“垂竿布網閑中事,慶舉雙蒸醉月明。”
本酒曾于1984年被評為廣東省優質產品,同年并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銅杯獎。早在前清中葉,即已行銷港澳、南洋一帶,現仍賡續既有路線,暢銷于東南亞各國。
上一篇:安徽省明光酒廠
下一篇:廣東石灣酒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