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從高端走入中低端市場,消費者也逐漸趨于理性,因而進口葡萄酒市場已不再是簡單的囤積居奇,而是變成了一門需要花心思經營的“藝術”。在品類、口味眾多的葡萄酒世界中,要想被消費者選中,就需要扎實穩定的產品力。那么,在中國市場,如何凸顯產品力?在我看來,這是每一個品牌商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首先,葡萄酒的品質是保證產品力的關鍵因素,如果產品質量不過關,產品力就無從談起。對于進口酒企業來說,要想讓消費者認可自己的葡萄酒,首先要告訴他們如何品鑒葡萄酒。葡萄酒與中國白酒一樣,不僅有悠久的釀造歷史和多元產區帶來的豐富口味,更有著個性鮮明的文化內涵。如果酒商變身“領路人”,耐心將“飲酒的樂趣”傳授于消費者,從“授魚者”變為“授漁者”,那么,在提升產品力的同時更能提高消費者的主動購買率。
其次,產品需要有良好的定位。產品的定位包括目標消費者、目標價格的定位等等。有人曾對三千多位葡萄酒消費者的飲酒頻率進行了調查。首先將這三千多位葡萄酒消費者劃分為六類:勇于嘗試的鑒賞家、普通消費者、喜歡在家飲用葡萄酒的群體、年輕一代消費者、資深品醇客以及隨性飲酒者。調查結果顯示,年輕一代占17%,其葡萄酒消費額占20%,是人均消費量較高的群體。而且這三千多位葡萄酒消費者中60%為女性,86%年齡在18~34歲,就飲酒頻率而言,年輕一代在六類人中排第四,而且有上升的趨勢。因而,企業在對產品定位時,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主要消費群體是誰?現在,年輕消費者和女性消費者已經表現出了對葡萄酒的喜愛,由此企業可以專門為年輕消費者和女性消費者尋找一些適合他們的產品。
最后,企業需要打造強勢品牌。以往,很多企業都主張多品牌運作,但是,這樣做耗費的精力較多。現在,企業需要的是品牌集約化,打造出一個強勢品牌。人們買東西都有一種心理即買自己熟悉的產品是相對保險的。因此,消費者一般不會選擇不了解的品牌。但是目前中國消費者很難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選擇什么品牌,企業對品牌形象的塑造則顯得格外重要。企業可以通過多方調研,制定資源分配計劃,將渠道模式、傳播手段和人力資源等向核心品牌產品傾斜。
總體而言,中國葡萄酒市場是一個新興的市場,也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中國的葡萄酒行業在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下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前幾年市場好的時候,大家都忙著賺錢;現在整個行業遇冷,大家應該做點基礎工作。
相對于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消費潛力,中國的葡萄酒行業還面臨著人才匱乏的窘境,國內開設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的高校屈指可數,且更多地集中在種植、釀造工藝等前端技術層面。全面復合型葡萄酒人才的稀缺將成為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進程中首要挑戰和必須突破的瓶頸。而這些復合型人才既需要懂得葡萄酒的釀造工藝,也要能夠為消費者普及葡萄酒的佐餐搭配、飲用方式等。
所以,中國葡萄酒消費的未來在于消費者認知的增強與消費氛圍的普及,而在葡萄酒市場中脫穎而出則需要產品力的整體提升,如果企業能夠做好這兩點,未來的發展則會更加順頁風順水。
上一篇:進口葡萄酒的“10.0”時代
下一篇:從今世緣的年報數字看企業的真正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