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煙臺張裕葡萄酒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洪江作為人大代表在兩會期間表示:“葡萄酒行業也需要塑造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與銷售渠道,這是提升中國制造,讓中國品牌在世界上叫得響、發展持久必須要邁過的門檻。”
盡管中國經濟當前處在暫時的低迷期,但是國際葡萄酒界對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未來抱有樂觀態度,大量葡萄酒企業涌入中國便是有力佐證。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國內的葡萄酒企業更需要修煉內功,提升自我競爭力,在真正消費井噴之前,大有可為。
目前,中國已經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葡萄酒消費國,并且已經躍升為全球最大的紅葡萄酒消費國。過去十年,進口葡萄酒的關稅下調,帶來的是進口量的猛增,同時也側面加速了中國消費者的成熟。但中國葡萄酒消費的井噴期還遠未到來。
人均消費水平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國葡萄酒的人均消費量只有1升多,遠遠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權威機構預測,預計到2018年,中國人均消費量有望達到3L,十年5倍增長空間,未來8年人均消費量年均復合增速有望達15.79%。
年輕消費者崛起,多元化消費雛形顯現。80后、90后消費者已經開始逐漸成為社會主力,他們的理念與上一代人有很大差別,更加追求時尚、個性,因此造就了中國市場多元化的發展現狀。這一點,是葡萄酒企業實現新發展的寶貴契機。
農村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在中國,農村是絕對不可忽視的一塊市場。中國擁有六七億農村人口,消費潛力巨大。但是,葡萄酒在中國的普及程度還只是停留在一線城市以及二三線城市。除了少數幾個省市,大部分地區的葡萄酒消費并未下沉到廣大農村地區,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
消費井噴期遠未到來下的三大機遇,正是國產葡萄酒的發展機遇。在上一輪的競爭中,國產葡萄酒已經感受到了進口酒的強烈沖擊,甚至處于下風。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國產酒企業應該開創新的發展品類,抓住最新消費趨勢的脈絡,掌握核心技術,打造自己的品牌。
從目前國產酒企業的情況來看,“扳回一局”的優勢已經存在。
第一,中國企業的銷售渠道經過多年建設,在國內布局相對全面。所以在挖掘農村消費市場方面,國產酒企業更具優勢。比如,在浙江等地,中糧長城和張裕這樣的國產酒大企業,已經做到了渠道下沉至鄉鎮。一些走專業精致路線的企業比如中糧君頂,也在嘗試新的創新合作與推廣模式,與經銷商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
第二,中國優秀葡萄酒產區日漸凸顯。近幾年,中國的葡萄酒產區比如賀蘭山東麓、蓬萊產區、新疆產區等,出產的好酒越來越多,在國際上獲獎露臉的機會持續增加,中國的葡萄酒產區開始在國際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伴隨著中國消費的崛起,處于上升期的中國本土葡萄酒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因此,從各方因素來看,消費井噴前,如果中國的葡萄酒企業能夠做好基礎建設,加強渠道開拓,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