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廣州亞太釀酒正式更名為喜力釀酒(廣州)有限公司,換牌儀式在位于黃埔區云埔工業園內的喜力酒廠進行,黃埔區政府及云埔工業區管委會領導、媒體及經銷商朋友共同見證了這又一里程碑時刻。
自此,喜力并購亞太釀酒工作正式完成,1月30日,記者專訪廣州亞太釀酒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進力獲悉,喜力接手亞太釀酒后,其中高端品牌路線不變,并將實施名為馬可波羅的項目,加緊布局全國市場。并對即將到來的國內啤酒行業拼“內功”的時代,他表示充滿信心。
廣州亞太釀酒有限公司換牌
2月2日,廣州亞太釀酒有限公司在其廣州黃埔區云埔工業園酒廠正式舉行換牌儀式,正式更名為喜力釀酒(廣州)有限公司。2012年11月20日,全球知名啤酒生產商喜力公司正式宣布,收購星獅集團(F&N)所持有的新加坡亞太釀酒(APB)的直接和間接利益,以及亞太投資(APIPL)所持有的星獅集團非APB資產,新加坡公司星獅集團(F&N)股東將出售其在新加坡亞太釀酒(APB)的39.7%權益,售價為56億新加坡元(約35億歐元),至此喜力將持有新加坡亞太釀酒95.3%的股權,擁有公司絕對控股權。
資料顯示,亞洲太平洋釀酒集團公司是1930年由新加坡華沙尼集團與荷蘭喜力啤酒集團共同成立的,是亞洲知名的啤酒集團。喜力公司高層在上述公告中表示,收購將讓喜力在新興市場的財務和表現得到加強,地區總部仍為新加坡,今后將專注于喜力和虎牌品牌。據了解,廣州亞太釀酒有限公司(GAPB)作為新加坡亞太釀酒商APB在中國設立的工廠,此前是喜力和星獅集團分別出資50%所成立的合資公司。自消息發布后,GAPB一直著手于相關政策及流程的變更,通過前期的籌備,日期相關流程已經順暢運作,廣州亞太釀酒正式更名的手續已經得到相關部門的批準。
換牌有利于喜力品牌資源調配
有業內專家解讀,喜力此舉或更多的是想借助亞太釀酒鞏固自身市場地位,喜力收購亞太有利于其國際資源在華的調配。1月30日,廣州亞太釀酒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進力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此事并未對中國區的高層人員結構造成影響,目前中國區的總裁、總經理等高層還是沿用收購前的原班人馬,高層管理層結構沒有變化,但在中國總部,銷售部門和物流部門等不同職能部門均有增強人力配置。楊進力還表示“并購后,喜力在人力結構上將更為合理,銷售部有專門的銷售隊伍,更加專業化,將更加注重拓展市場”,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喜力將加緊發力銷售,加快市場拓展(見右圖)。
采訪中,楊進力強調,雖然亞太釀酒易名,但喜力將堅持150多年始終如一的品質。他解釋稱,首先,喜力的釀造采用的都是水、麥芽、酵母、啤酒花四種天然的原材料釀造,其中麥芽、啤酒花、酵母均來自歐洲進口,此外,為保證口味的全球一致,喜力在全球的每一家酒廠每月新鮮釀造出來的喜力樣品空都會運至喜力阿姆斯特丹總部進行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將予以銷毀。其次,喜力品牌經過150多年的文化沉淀,秉承對品牌的藝術追求,一直將喜力當做藝術品來經營。據了解,喜力每次拍攝電視廣告,都在按照一部電影的規格要求來進行拍攝;再次,對品質的堅持還體現在它的品牌精神,做對消費者、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喜力多年來一直關注公益事業,2014年在中國區發起的“凈水工程”,為偏遠地區水質差的小學提供凈水設備,關愛孩子們的成長,廣東韶關市石塘鎮新華書店希望小學就是其中的一所。楊進力承諾,喜力將一如既往地踐行其優良傳統。
喜力在華將實施全國性戰略
采訪中,楊進力透露了喜力在華的第二步走戰略—馬可波羅計劃,即計劃在2020年,將喜力、虎牌品牌資產組合推向全國,實現中高端領先地位。據了解,去年4月動工的喜力啤酒嘉善工廠一期預計今年10月可以投產,該工廠喜力釀酒集團在中國繼海口及廣州后投資興建的第三家工廠,將成為喜力啤酒在華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項目總規劃產能30萬噸啤酒。其中,一期15萬噸,計劃3~5年內將增資建設二期15萬噸的生產能力。
楊進力告訴記者,換牌后的喜力在經營方面將更注重高端市場,管理方面將節省運營成本、提高效率,并將更加重視品牌文化的傳播,沿用體育、運動做品牌文化傳播載體,做好消費者體驗工作。采訪中,他指出,目前市場形勢有變,互聯網的興起帶來了全球性品牌營銷,主要消費群開始向80、90后轉移,電商的時代到來等等,改變著中國啤酒市場競爭態勢。他透露目前中國進口的洋啤酒中喜力已占比超60%,為迎合新消費群個性消費需求,喜力也已快速跟進推出了鋁罐裝喜力,“目前電商并沒有給啤酒行業帶來革命性沖擊”,喜力目前正在做電商平臺,到2015年將有根本性的變化。
據了解,去年10月,喜力啤酒為8月推出的國際城市限量包裝之風(cities)舉辦了“喜力城市再發現”藍海帆船時尚之旅,喜力帆船巡游了廈門等四座沿海城市,將一種時尚、健康的全新海上休閑方式帶給消費者,也打造了喜力私人專屬,高大上的品牌體驗。
喜力邀啤酒企業一起拼內功
數據顯示,2014年1~12月,中國啤酒行業累計產量4921.85萬千升,同比下降0.96%,這是十年來啤酒產量首降,楊進力認為這只是市場受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的暫時性小調整時期,而從長遠來看,新的一波行業發展趨勢將呈現相對緩慢的增速,市場到了拼質量、拼品質的時期。他表示仍看好中國市場,中國人口眾多、啤酒消費有剛性需求,“娛樂方式要通過載體實現,創新娛樂形態也許會發生,但酒桌文化傳統依舊會保持”。
面對目前國內啤酒行業集中度較高,爭奪地盤時代即將結束,楊進力表示很興奮,因為接下來中國市場啤酒企業將要進入拼質量和品牌時期,“相對于競爭對手,管理和盈利是喜力最為擅長,加上品牌建設管理方面,喜力多年來在品牌資產建設投入已獲得效果,有現成的品牌組合。同時,他也表示非常高興業內很多同行開始關注品牌建立、產品品質這一塊,希望喜力能和同行一起去贏得消費喜歡,做大市場。
據了解,喜力目前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增長率每年呈現20%的增速,而最近5年盈利正面,盈利率高于銷售增速,喜力財報顯示2014年在中國區年利潤已過億。有業內人士稱,這在目前國內啤酒利潤進入天花板時期,而喜力相對其他啤酒品牌相對保守,其馬可波羅計劃或許能為其帶來新形象,應抓住機遇,布局全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