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記者發現,與以往通過傳統渠道層層批發進入中國市場的方式不同,越來越多的國外酒莊和紅酒企業開始繞過渠道商直接與零售端的電商合作,希望借道電商拓展中國市場。
1月27日,法國、德國、美國等12個國家的部分葡萄酒企業與京東達成采購協議,涉及100多個品牌,未來將有近百萬瓶原裝進口葡萄酒通過京東入華。無獨有偶,國內許多酒類電商也成為海外酒莊進軍中國的首選路徑。酒美網、酒仙網等國內酒業電商早就涉足了海外葡萄酒直采的項目。酒美網副總裁肖喬告訴記者,目前海外直采葡萄酒的比例占到網站銷售葡萄酒的70%。酒仙網近日也與法國最大酒莊的原酒供應商CVB集團合作進行全球直采,推出名為茉莉花的互聯網紅酒品牌。
對此,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VINEXPO市場總監理查德·居榮表示,現在國內葡萄酒渠道發展越來越完善,市場也更加開放成熟,許多國外的酒莊進入中國可以有多元化的選擇。而國外酒莊通過電商平臺進入中國市場,也與國內電商平臺積極扶持直采模式的態度有關。酒仙網相關負責人稱,直采模式讓電商平臺的選擇度更高,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采購,而不是之前從經銷商進貨之后想辦法賣出去。
據了解,直采模式能夠讓葡萄酒價格更加透明,也讓葡萄酒零售價格更低。因為傳統渠道采取層層批發模式,葡萄酒在每個流通環節都會加價。肖喬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海外進口的葡萄酒,國內進口商要加價20%-30%批發給下一級代理商。相關資料顯示,法國葡萄酒出口平均價格基本在2-3歐元,而在國內的銷售價格一般都是其出口價格的5-6倍。
直采模式還可以讓酒莊從源頭上對商品的品質進行把關。中酒網董事長賴勁宇稱,國內電商平臺選擇直采酒莊之前,一般都會去酒莊進行實地考察,綜合評估之后才會帶入中國市場。對于商品品質的把控力很強。
國外某酒莊負責人稱,與傳統銷售渠道相比,電商渠道在品牌推廣方面更具優勢。而且,還可以通過與電商合作的方式獲知國內消費者的購買習慣,為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面對直采模式的快速發展,國內葡萄酒經銷商、代理商的市場份額正在一步步被電商分食。據了解,葡萄酒傳統渠道商在前幾年快速發展得益于大宗團購市場,然而在國家出臺相關政策之后,這塊市場業績直線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大眾消費市場。一直以來,電商渠道低價位的產品更符合大眾消費需求。Sarment(上海)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直言,電商自采模式的快速發展會淘汰國內一批經銷商和代理商。
然而,北京天裕風范國際貿易有限公司CEO莊武英認為,國內葡萄酒傳統渠道商的生存現狀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險惡,但調整經營思路是當務之急。“傳統渠道商應把握住接地氣的優勢,與消費者進行一對一的深度交流,這個優勢是電商渠道的短板。與此同時,提升線下服務體驗,比如通過舉辦品鑒會、酒品論壇等形式與消費者進行多維度的交流,從而提高消費者消費黏性和忠誠度。”
上一篇:在售金箔白酒銷售及宣傳均違規
下一篇:酒企營銷新渠道存隱患 關注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