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來,中國啤酒產量首次出現下滑。2014年1~12月,中國啤酒行業累計產量4921.85萬千升,同比下降0.96%。其中,2014年下半年,連續6月單月產量同比持續下滑。對此,業內認為是由于“天氣比較異常”、“消費環境不景氣”。
產銷量下降原因分析
一家知名啤酒公司的高管表示,“消費環境變化主要是‘三公消費’被限制帶來的連帶效應,同時還由于食品安全要求提高讓原本粗放型市場質量提升,以及進口大麥價格上漲等帶來的成本上升,從而控制產量。”產量雖下滑,但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有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行業TOP4占比達70%。上述高管分析,TOP5市場占比已近八成,也是“趨近臨界點”,因為靠過去并購、擴產的方式已難再續,而靠“練內功”。
天氣異常、消費環境變化,是2014年啤酒產量下滑的主要原因。燕京啤酒2014年底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對于行業來講,2014年啤酒產量下降的原因:一是天氣比較異常;二是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全國消費不景氣,特別是沿海地區。
近年來,伴隨啤酒行業增速的提升,與幾大酒業巨頭通過并購、擴產等實現市場集中度提高不無關聯。如今,行業增速放緩,也與啤酒巨頭們這一增長模式難再繼息息相關。
前述高管表示,此前,幾大酒業巨頭主要通過并購、擴產來增長產量搶占市場,未來,這一模式難再延續,主要因適合收購的目標已不多。因此,在他看來,“國內5大巨頭的行業集中度,也將趨近臨界點。”
據悉,2013年,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等5大啤酒集團占全國總產量的75%。至于幾大酒企的銷量,華潤雪花仍然一馬當先。數據顯示,2013年,華潤雪花銷量1172.2萬噸,市場占有率為23.15%;青島啤酒產銷量為870萬噸,市場份額17.19%;百威英博產銷量為655.23萬噸,市場份額為14.1%。
強者恒強。2014年中,行業集中度繼續提升,特別是前4大啤酒巨頭。數據顯示,2014年前9個月,國內4家最大的啤酒生產商的市場份額總計達到70.6%,較2013年的64.6%大幅上升。
“未來啤酒業的份額格局將是8、1、1的現象:80%屬于5大巨頭;10%屬于進口啤酒,比如德國進口啤酒,罐裝啤酒增長很快;剩余10%是地方性啤酒的份額,這些地方啤酒企業會占據一定份額,但生存越來越難。”朱丹蓬認為,即使是top5,前三和四五名之間的分化,也會更加明顯,“一、二軍團之分,這是未來的局勢。”
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并購機會變少,對于啤酒企業而言,接下來的機會在于如何“練內功”。近幾年,啤酒巨頭們也紛紛加大中高端啤酒的布局,提升盈利能力。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量達34.2升/年,已經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約33升/年,國內啤酒消費量正趨于飽和。人均消費量增長空間相對比較慢。但由于因為我國消費量距離發達國家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啤酒銷量還是有發展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