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廠起源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古屬阿勒楚喀,在東三省釀酒業中,起步算早。據《吉林通志》上的記載:清代釀酒業興盛,清德宗光緒十七年(1891)雙城廳燒鍋票稅與阿勒楚喀、拉林、賓州共征額稅銀二萬兩”。四者并論,可見是清朝吉林省的四大產區之一,惟現已劃歸黑龍江省了。
民國初年,哈爾濱的釀酒業發展甚速,已有20多家酒坊。又因地理位置極佳(位于松嫩平原東部),新興工業激增,酒類產品多樣,令人目不暇給,截至1934年止,酒坊計有黃酒41家,葡萄酒9家,果實酒14家,藥酒6家。尚不包括燒酒,便有70家之多。燒酒作坊更是多如繁星,指不勝屈,應在其總和的兩倍以上,蔚為一時之盛。惟在兵燹之余,酒坊逐年減少,產量急劇下降,已非昔日舊觀。1919年建成的“增盛燒鍋”與1929年建成的“興泰永燒鍋”便在這樣的情況下,肩負著啟后重任。前者于1946年改為公營酒廠,1952年改稱“哈爾濱制酒四分廠”,1967年易名為“龍濱酒廠”。其于1958年投產的龍濱酒,曾在1963年榮獲中國第二屆評酒會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章。為了提升品質,遂于1975年在舊有的基礎上,投產特釀龍濱酒,因其確實不同凡響,立刻傳遍赤縣神州。
主要產品
龍濱酒
特釀龍濱酒選用松嫩平原特產的黃殼高梁為原料,以小麥制成的中、高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所采用的工藝為了與眾不同,乃在仿制茅臺酒的工藝基礎上,結合自家獨特的傳統釀造技術。經高溫潤料、堆積增香、適溫入窖、回酒發酵的工序后,再多輪底發酵、窖底增香,并且運用老香醅增酯的方式緩慢蒸餾。然后分級貯存,精心勾兌釀成。
品味殊榮
特釀龍濱酒屬醬香型大曲白酒,酒度分39°、50°及55°三種。酒液略呈微黃,望去清澈透明,醬香濃郁特殊,酒味醇厚細致,入口柔和潤軟,余香持久不散。以其無強烈刺激,備受消費者歡迎。
特釀龍濱酒曾于1983年和1986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優質產品,亦在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接著在1984年、1989年的中國第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章。自其問世后,即廣受好評,目前著重內銷,出口則以東北亞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