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6日,海南黎仙養生酒業有限公司與海南省營養學會、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就山蘭酒產業化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在美麗的中國海南三亞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舉行了簽約儀式。
山蘭酒,黎族人也稱之為“biang”酒,這是黎語的叫法。神話傳說中楠是黎族的先祖水神,他在山蘭園里日復一日的辛勤耕作,在深山密林里捕捉獵物。有一次,他打獵歸來,順便帶了一大堆南椰嫩心(熱帶雨林中的一種棕櫚科植物)當菜吃,飯后,把多余的南椰嫩心切碎,無意中放入了原來裝有姜片、野橘等腌菜的土壇子里,封好壇口后他又去山蘭園里勞作。幾天后,楠帶著獵物準備回家,剛打開門一股甘香迎面撲來,依味而去,便來到裝有南椰嫩心的土壇子旁。楠把南椰嫩心拿出來后,壇子里多了一些淺白色的汁液,他忍不住喝了一口,發現入口綿滑,極其清爽,又連續喝了兩大杯,勞作之后的疲勞感頓時散去,全身充滿了活力。之后楠的兒女開始用山蘭園里出產的山蘭稻制成的糯米充當原料,制作出來的酒汁反而更加甘甜爽口。這種汁液不但能袪勞生津還能祛寒消食,他們把它叫做“biang”酒,從此以后山蘭酒便產生了。
山蘭酒在海南家喻戶曉,被稱為“海南茅臺”和“黎族香檳”,每逢重大節日和親朋好友串門時必拿山蘭酒款待痛飲之。山蘭酒是由彌足珍貴罕見的山蘭稻與當地山中特有多種植物釀制而成,富含多種氨基酸和硒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常飲生津袪乏,改善睡眠,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起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但長期以來山蘭酒沒有標準、沒有品牌化運作、沒有形成產業化,制約了山蘭酒產業做強做大。
山蘭酒產業得到海南省各級政府的重視和關注,時值海南自貿港成立和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為了更好地推動和發展海南山蘭酒產業,保證食材配比營養科學,從育苗、種植、釀造打造標準的科學生產流程體系和系統研發體系,海南黎仙養生酒業有限公司聯合海南省營養學會以及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在三亞成立了山蘭酒產學研銷產業化基地,基地分三亞和五指山二個基地,分別重點對山蘭酒釀造技術和山蘭米育種技術進行標準化研究,基地將成立海南山蘭酒研究院,借助營養專家和高校科研技術力量,深度挖掘山蘭酒的營養和養生價值,制定山蘭酒的標準,推廣海南山蘭酒的品牌價值和社會效益。海南山蘭酒研究院的誕生意味著山蘭酒將從此告別“小雜亂”小作坊式的無序發展,走向標準化,品牌化、國際化、產業化的運營之路。
善釀者為黎,善飲者為仙,海南黎仙酒業,是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大背景下,在中國文化復興和消費升級的趨勢下,誕生的一個全品類高端的山蘭酒品牌。海南黎仙養生酒業有限公司創立于2015年,一直致力于山蘭酒的研發、生產、推廣和銷售,是互聯網思維、體驗經濟下應運而生的一家現代酒水飲品運營商。黎仙依托海南本地家喻戶曉俗稱“海南茅臺”的山蘭酒,創新整合行業優勢資源,重新定義海南山蘭酒,打造中華養生酒領先品牌,傳承黎家千年原生態釀酒古法技藝,肩負中華本土民族品牌復興使命,以讓更多的人飲健康酒,健康飲酒為己任,秉持原生態健康釀酒理念,堅持純糧釀造,做良心酒企,科學提高增加系列山蘭酒飲品中有益于人體的微量成分,用現代科技和大數據助力行業發展,服務人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需求,獻給世界一杯綠色生態健康的山蘭酒飲品。
海南省營養學會是在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由省科技協會主管,于2001年5月29日經省民政廳批準成立的具有法人資格,專門從事營養學術研究、普及和教育的省級社會組織。在省科協的領導和支持下,海南省營養學會先后榮獲省科協頒發的2001-2009年優秀學會和優秀個人稱號,2004年榮獲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科技廳和海南省科協技術協會聯合頒發的“海南省科普工作先進單位”。“全民營養周”(National Nutrition Week ,NNW)自2015年創建以來,已成為營養健康科普工作中廣受消費者和營養科技工作者歡迎的重大工程,為提高全民營養科學素質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會于2018、2019,2020年連續獲得中國營養學會頒發的“全民營養周”相關榮譽單位稱號。學會曾多次邀請國內數名權威營養專家蒞臨指導工作,如歐洲兒童肥胖委員會委員、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營養學會副秘書長楊月欣教授(現任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前任秘書長、中國營養學會原理事長、《營養與食品衛生》總顧問、天津營養學會理事長顧景范教授等。除了得到中國營養學會的支持之外,還得到了廣東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方仕教授、重慶醫科大趙勇教授、第三軍醫大石元剛教授和浙江大學華金中教授的等的大力支持和指導。海南省營養學會自2001年以來,一直承接省教廳“中國學生營養日活動”和“中國健康校園活動”的科普教育工作。作為最早培養營養專業科普人才的專業機構,從2001年至今,已為我省培養出上千名的營養科普人才、專業營養配餐員和公共營養師。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7〕6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精神,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務。按照《海南省國民營養計劃(2018-2030年)實施方案的通知》(瓊府辦函〔2018〕267號)要求,為打造海南健康產業品牌,海南省營養學會將為促進自貿港的健康發展,為自貿港輸送更多的營養健康專業人才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員工32人,專任教師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副研究員3人,講師5人,其中雙師型教師8人,具有博士學位15人,碩士學位8人,碩士學位以上比例為100%,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1人,已形成知識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漸趨合理的教師梯隊。學院開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在校生500余人。自2018年起,學院與中國海洋大學聯合培養食品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2021年11月獲批生物與醫藥專業碩士研究生授權點。食品科學學科為海南省重點建設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首批入選海南省一流本科建設專業,高水平應用型建設專業,擁有本科、碩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食品工藝學》課程獲批海南省在線開放課。學院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近年來學生在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多次獲獎;獲國家、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0余項,在國家省市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獲獎18項,其中國家級獎項4項、省級一等獎3項,省級二等獎6項、省級銅獎三等獎3項,省級優秀獎3項、市級2項;近1000人考取食品檢驗工、化學檢驗工、公共營養師等國家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學院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2020年學生初次就業率91.53%,學院先后有70余名學生考取國內知名高校碩士研究生。學院擁有朱蓓薇院士團隊創新中心、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海研發中心、海南省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海洋食品創新研究院等科研平臺。此外學院還擁有食品工藝實驗室、食品分析測試實驗室、儀器分析實驗室、食品感官評定實驗室、發酵產品生產線(中試生產線兩條)等,實驗室面積5000 m2,大型精密儀器設備23余臺,總價值1400余萬元,能夠滿足師生教學科研工作。學院與百勝餐飲(深圳)有限公司、三亞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亞海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金芝麟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海南東岸水產開發有限公司、三亞漢莎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構建產學研合作聯盟,建立教學實踐實訓基地合作,加強對學生實踐、創新、創業等能力的培養。學院教師近五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主持省市級課題30余項,到賬資金總額400余萬,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出版專著及教材12部,申請專利23項。學院積極拓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與美國霍夫斯特拉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大連工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臺灣海洋大學、臺灣屏東科技大學、臺灣真理大學等國內外相關大學進行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