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中國西南重鎮,也是醬酒的故鄉。但如果從歷史學的角度考究的話,要一直到漢朝前后才有關于此地的歷史,而這里和中國中原酒文化的結合,紅色壹號酒的史詩也由此拉開篇章。
在紛亂的春秋戰國期間,雖然有百家爭鳴,也有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但是酒文化一直局限于中原地區,屬于士大夫階層的一個行為的象征。而當秦一統六國時,向南滅掉了百越,建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三個地區的管轄權,至此,貴州這片一直被中原文化認為是“蠻夷之地”的區域,才一點點的露出了他神秘而絢爛的面紗。
時間一晃幾十年,在經歷了楚漢爭霸以后,西漢終于給予了貴州地區一個當時郡縣制下的一個頭銜——牂柯郡(今天的貴陽一代),那么如此一個史書少有,就連以攻城略地為喜好的秦始皇都不愿意多過問的地方,是如何被劉姓王朝賞識的呢?
據記載,劉邦麾下的部隊有大量濮獠籍士兵,濮獠人世居之地即今天的茅臺鎮,濮獠士兵攻城拔寨,神勇異常。更為奇特的是,劉邦的大軍從南方轉戰到北方后,許多將士水土不服,唯獨這些濮獠士兵適應環境很快,為劉邦屢立戰功。細究之下,原來他們常喝從家鄉帶來的一種能提神壯膽、祛病強身的“神水”,就是“枸醬”。
還有一個說法出自司馬遷的《史記·西南夷列傳》,與漢武帝劉徹有關。公元前135年(西漢建元六年),西漢使節唐蒙出使南越,在接受宴請時第一次喝到枸醬酒,感其味美而追問從何處來,對方回答來自“西北牂柯”。這個“西北牂柯”就是茅臺鎮今天的所在地仁懷市。唐蒙回到長安之后進一步查問“西北牂柯”,得知“浮船牂柯江”可出其不意直擊南越首都番禺,于是向漢武帝獻計經牂柯江進攻南越。獲得認可后,唐蒙受命出使牂柯江邊的夜郎國,商談借兵借道。唐蒙極有可能在這次出使中再次品嘗到了美味的枸醬酒,并且帶回了長安。才有了漢武帝“甘美之”的贊揚。
可以說,從歷史記載的角度來看,貴州以酒聞名,以酒立身,其中的核心——枸醬酒正是來自貴州茅臺鎮的一種同時需要復雜的制作工藝和茅臺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才能應運而生的糧食酒種。被漢武大帝譽為“甘美之”的枸醬酒正是紅色壹號茅臺型酒的前身和歷史源頭。
如果從公元前111年漢武帝設立牂牁郡來算至今,茅臺型酒已經擁有有史記載的2000多年歷史,也就是說不論是醬酒的制作工藝還是酒本身,都經歷了千年以來華夏民族歷史車輪的反復考驗,依然傳承至今。這是一種極強的文化韌性,更是茅臺型酒一種與歷史同行的優秀品質。
以貴州茅臺和紅色壹號為代表的高品質茅臺型酒,都深切的知道他們身上背負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傳承千年的貴州茅臺醬酒文化是基礎,而順應時代繼續讓醬酒發揚光大則是紅色壹號的責任。